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防城港市各級漁業主管部門充分依托“一片!钡馁Y源優勢,因勢利導,著力推廣應用各種先進養殖技術,抓好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已形成養殖、捕撈、加工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產業局面,有效地促進了養殖方式從過去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生態式轉變,目前全市水產業已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防城港市發展水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全市有186個村可利用水資源進行水產養殖。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市漁業主管部門及時制定了《防城港市漁業優勢品種發展方案》,引進和推廣集約化養殖技術,實施農民素質工程,使廣大農民掌握了先進水產養殖技術,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迅速攀升。2005年,水產養殖面積34.36萬畝、產量30.89萬噸,面積、產量分別是1993年的4倍多和16.3倍。每個村也開始擁有1-2個自己的養殖品種,面積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培植農村主導水產養殖品種,重點培植對蝦、羅非魚、大蠔、珍珠等主要品種。目前全市沿海45個村,除了1個華僑村專門從事捕撈生產外,44個村都從事對蝦養殖,形成對蝦養殖產業帶,面積達8.48萬畝、產量2.56萬噸;主養羅非魚的村有21個;防城區江山鄉白龍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珍珠村。三是建立養殖示范基地,建立了農墾東興京島海水養殖場、小龍門對蝦養殖基地、光坡鎮紅沙牡蠣養殖示范基地、紅沙村海水名貴魚類網箱養魚基地、思陽鎮江平村趙氏黃沙鱉養殖場、鳳亭水庫網箱養殖基地、茅嶺響水中華烏塘鱧養殖基地等示范基地;這些基地帶動了周邊群眾的養殖,有效地推進了農村“一村一品”的建設。如光坡鎮紅沙牡蠣養殖示范基地,在重點戶的帶動下,養殖規模增加至16000畝;在趙氏黃沙鱉養殖場的帶動下,全村20%的農戶養殖黃沙鱉。四是構建產品流通平臺。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大服務力度,積極組織養殖戶和龍頭企業聯營,引導農民走“公司+養殖戶+基地”的路子,推進整村整片開發養殖。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市沿海45個村和內陸水資源豐富的102個村,每村至少擁有一個水產養殖主導品種,形成了以對蝦、珍珠、近江牡蠣、文蛤、中華烏塘鱧、鋸緣青蟹、羅非魚、黃沙鱉、名貴海水魚等為主導養殖品種的十大產業功能區。目前,水產養殖業已成為防城港市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要增長點,全市農民通過水產養殖業獲得的現金收入占通過大農業獲得的人均現金收入的62%。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水放養面積22萬畝,同比增長12.4%,漁牧業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260.66元。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