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6年6月,又到鰻魚大量出池的季節,本該是鰻農們最忙碌的時候,福建省福清市的各個大小養鰻廠卻積壓不少鰻魚,很多鰻魚養殖戶都在四處尋找出路。
鰻魚養殖戶 黃宜松:“日本那邊定單也很少,烤鰻廠這邊也不敢做。”
鰻魚養殖戶 王長明:“今年應該說整個福清100%的鰻農都虧本,有的多虧,有的少會。”
福清市是鰻魚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每年出口總量占福建的30%。5、6、7三個月是鰻魚出口最多的月份,因為日本都會趕在7月份舉行的鰻魚節前大量進口鰻魚,而今年的旺季出口量并不大,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10%。
養鰻廠老板 陳章兵:“福清這邊起碼有大概3萬噸的鰻魚,還賣不出去。”
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對中國實施《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對鰻魚產品的農藥殘留限量檢測標準由原來的25項增加到112項,福清市的13家烤鰻廠幾乎都停止生產,在等待觀望。同時,養殖戶也開始為活鰻的出口而發愁。
養鰻廠老板 陳章兵:“我賣一只鰻魚,物檢要五趟,六趟,無形上費用加得很多,拿一趟到省檢去檢,一件要1300元。”
和以前相比,檢測費用增加2千多元,同時檢測的時間也拉長了。
中國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汪勁:“商檢局他們就那么幾個人,就那么幾臺機器,讓他24小時連軸轉,恐怕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面對新增加的80多項標準,烤鰻廠老板不知道自己的產品能否順利過關,如果不過關,退貨的話損失非常大,都不敢輕易收購活鰻魚。
鰻魚養殖戶 黃宜松:“結果現在就變成了鰻災了。”
鰻魚養殖戶 陳章兵:“2萬噸的鰻魚,全部要在池塘上再長個,你看我們鰻農壓力有多大。”
福清的鰻魚養殖戶開始四處尋找各種出路,爭取把今年的損失降到最低點。他們了解到廣州的幾家烤鰻魚廠還在加工生產,養殖戶王征立通過一位朋友找到廣東收購商。
鰻魚養殖戶 王征立:“廣東的鰻魚它銷售的比較好一些,他們要求沒有我們這邊嚴格,所以它早期都賣完了,所以現在那邊缺貨。”
2005年7月份,面對日本多次提高藥殘檢測標準,國家質檢總局停止鰻魚出口并全面整頓藥物使用,廣東省整頓后在10月份恢復出口,福建省11月份也恢復出口,因為提早一個月出口,廣東的存量相對較少,同時他們在《肯定列表》出來后,還繼續生產出口烤鰻。因此,不少廣東鰻魚收購商紛紛跑到福建收購鰻魚。
記者:“幾來天收一次?”
廣東收購商 林金華:“兩天來一次。”
記者:“多少量?”
林金華:“最近40噸,40多噸。”
養殖戶 王長明:“我昨天賣了6噸多,今天又賣了將近6噸多。”
看到廣東的烤鰻大部分都能順利出口后,福清的部分烤鰻廠也恢復生產,但是他們把收購的標準提高了好幾倍,其中硝基呋喃代謝物由日方規定的1PPB降低到0.2到0.5PPB。
養殖戶:“0.2這當中,比他們都提高一半以上,所以這里邊,作為養殖戶,就覺得壓力非常大。”
0.2PPB的標準就意味著一公斤的鰻魚只能有0.2毫克硝基呋喃的限量,這對當地的大部分養殖戶而言門檻過高。黃宜松的鰻魚在檢測中0.8ppb,雖然達到日本的標準,但沒達到烤鰻廠的標準,被定為質量不好的鰻魚,一噸只賣出3萬元的價格。
養殖戶 黃宜松:“如果是合格的鰻魚,現在還是5、6萬7、8萬都有。”
中國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汪勁:“我覺得就是壓價,他會把你0.2到0.5這一批的價格給壓下來。”
面對烤鰻廠的收購標準,黃宜松的鰻魚沒賣上好價格,但是積壓這么多的鰻魚每天得投料好幾千元,無奈之下,黃宜松把70噸的鰻魚全賣了,虧損了200多萬。
黃宜松:“現在被人卡住了,沒辦法,根本沒辦法交易了。”
盡管養殖戶知道烤鰻廠是一種壓價行為,但他們害怕鰻魚越長越大,最終只能當作菜鰻來賣,他們還是盡早出售,以此節省飼料的成本費用,同時好騰出池來養明年的鰻苗。
福清鰻魚協會副秘書長 林春銀:“他們只能希望著2006年的鰻苗了,就把這些鰻魚賤價賣掉了,因為不賤價賣掉的話,它新鰻下不了。”
盡管今年的市場行情不好,但記者在當地采訪時看到,已經有不少養殖戶開始為明年的鰻魚出口做準備,養殖戶張恩正在給鰻魚分苗。
鰻魚養殖戶 張恩:“就是選規格,從小的未長大的,不是有的大小不一致嗎,把它搞成一致的,也就是說它的密度,跟它的尾數,跟以后喂多少料都有一定的關系。”
現在,各地商檢部門都開始增加檢測新儀器,盡快與日本的檢測標準相匹配,同時開始引導養鰻戶更規范更健康的養殖,為了明年的鰻魚能順利的出口。養殖戶王長明在養殖過程中不敢輕易用藥,他開始在養殖密度上做試驗,他將原有一口池的2萬尾鰻魚減少到1萬3千尾。
鰻魚養殖戶 王長明:“所以密度放稀一點,多放水,少用藥,所以它也長的不大,這個問題不大,這個都小小的這個小小的可以重新再養,這個再過五個月,它又變成大鰻魚了。”
如果都不用藥,鰻魚的生長速度相對以前變慢了,原本12個月就能出池的鰻魚變成15個月出池,王長明要因此增加了養殖成本。
鰻魚養殖戶 陳章兵:“在市場價是3種價格,三六九,我們本地人這邊叫做三六九,一個是什么,100%合格的是賣9萬,半過半不過的有的時候是6萬,那如果不行的話,以前是3萬,那現在價格不行,還在下。”
盡管王長明的養殖增加了成本,但他只要能養出達標的鰻魚,也就是市場上的9萬一噸的好鰻魚,還是有利潤空間。其他養殖戶也開始在鰻魚的喂料、水源等方面下功夫。
鰻魚養殖戶 黃宜松:“喂料喂得比較少一點,減輕鰻魚的內體的負擔,內體的負擔呢,鰻魚就不容易得病。”
喂料減少了,鰻魚的負擔也減少,得病率也降低了。但是鰻魚是比較容易得病的魚類,都不用藥也不可能,盡管根據日本相關規定來用藥,養殖戶還是有不少擔心。
養殖戶 黃宜松:“我們買回來的藥,有的成分有的沒注明,成分不會注明那么清楚,但是我們用藥過程當中,就覺得,硝基紅鈉我們都沒用,但是呢,到后來檢出來的還有。”
國內有些制藥企業不規范,魚藥沒有具體的成分說明,給養殖戶帶來很多麻煩。現在中國漁業協會鰻業工作委員會正在呼吁制藥企業要規范生產。
中國鰻魚協會秘書長 汪勁:“現在我們專門有一個處,叫用藥指導處。他們現在無論是從意識上,和行動上已經注意到,不能濫用一些藥物。”
為了能健康養鰻,有些養殖戶還開始用中藥、微生物等藥劑來殺蟲。想盡一切辦法來減少藥殘。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明年的鰻魚出口上。
編輯:秦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