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夜之間,海水幾乎變成了淡水,30多萬尾高價值的紅甘魚變成了死魚。昨天,站在滿是死魚的網箱上,鄭榮春這位饒平縣水產養殖業的領頭人愁上眉頭。
記者了解到:作為廣東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饒平在這次特大洪災中漁業生產受災面積達9.9萬畝,咸水魚、淡水魚和貝類等水產品損失4.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8.4億元。
鄭榮春在饒平柘林灣大門海面放養了1200多格網箱,其中700多格放養了31萬尾紅甘魚(鰓魚),價值達5000多萬元。據鄭榮春介紹,15日那天雖持續降暴雨,但憑他多年的經驗判斷,降雨對網箱養殖影響并不大。然而,15日晚深夜,上游泄洪的大量淡水通過黃岡河涌入柘林海灣,迅速沖淡海水咸度,至次日清晨,自己那1200多格網箱里的魚兒紛紛翻著白肚浮出水面,白花花的死魚尸讓人痛心不已。鄭榮春說,即便是今年5月“珍珠”臺風正面襲擊,他也僅損失了200萬元,這一次,洪水竟導致他損失了近6000萬元。
據饒平水產部門測算,16日凌晨前后,柘林灣大門海域的網箱養殖區海水鹽度比重僅為1.004,海面淡水層達四五米深,幾乎80%都成了淡水。結果,網箱放養的咸水魚因不適應淡水,出現大面積死亡,死魚多達16650噸。
洪水也對淡水養殖池塘造成嚴重破壞,5萬多畝蝦蟹魚塘漫堤,魚蝦損失殆盡。幾天來,浮山鎮東官村的水產養殖大戶王程豐幾乎沒睡過一天好覺。今年以來,他養殖的80畝成鰻、210畝南美白對蝦因國際形勢的變化本來就使出口狀況不容樂觀,這次突如其來的罕見暴雨更是雪上加霜:九成鰻魚、對蝦被洪水沖走,粗略估計經濟損失至少達520萬元。
一場大洪水導致饒平縣養殖業損失慘重,大多數養殖戶血本無歸。洪水退去,養殖戶們重新創業面臨著籌集資金的困境。據饒平海洋與漁業部門一位負責人介紹,養殖戶籌集資金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向銀行貸款,按貸款條例,必須提供抵押物,然而經歷了這場大洪水,眼下養殖戶的家當損失殆盡,手頭已無可以抵押之物。
速速派人搶收水產品
災情發生后,饒平縣委縣政府迅速組織人力,奔赴沿海七個鎮協助當地搶收受災水產品,目前已有七八成運入冰庫冷藏,至少還有3000噸死魚漂浮在柘林灣海面上,魚尸變質已開始污染海域水體。目前汫州、柘林兩個漁業大鎮已出動10多艘船只日夜在海上打撈,部分死魚已被及時掩埋。
從昨天開始,當地海洋與漁業部門派出技術隊伍奔赴各養殖場,指導群眾用藥消毒,防止大面積魚蝦病害。昨天下午,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組也趕赴饒平視察災情。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