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各國經濟的騰飛和高收入階層的增加引起了日本的關注。2002年以來,日本連續4年以中國大陸為中心,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林水產品消費市場和消費習慣進行了全方位調查,并于2005年4月成立了全國促進農林水產品出口協議會,同年6月制定了以水產品為主的“農林水產品5年出口額倍增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倍增計劃”),具體制定了2004年至2009年5年農林水產品出口目標及措施。
一、“倍增計劃”的主要內容
2004年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額為2954億日元,根據“倍增計劃”,到2009年農林水產品出口額將突破6000億日元。其目的是通過擴大農林水產品出口,促進農林水產業、食品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指導思路是控制進口,提高自給率,保護國內企業,選準目標擴大出口。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擴大銷售途徑,開辟海外市場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并分析有關國家農林水產品進口制度、流通和消費市場信息;通過各種方式對海外市場的需求進行充分調查,長期而有計劃地促進出口,擴大市場;通過國際農交會、漁博會以及開設海外專賣店等,宣傳日本飲食文化,擴大日本品牌產品的海外知名度;配合訪日游客“2010年超1000萬人”行動計劃,向訪日海外游客滲透日本飲食文化,以期得到對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的潛在支持;積極和食品、水產品加工、物流等產業配合,擴大銷售途徑,開辟海外市場。
促進農林水產品出口對象國進口制度的改善為了促進農林水產品出口暢通,集中力量收集并整理影響出口的一切因素,通過EPA等國際談判的平臺,促進出口對象國的進口制度改善,積極爭取出口品種的市場準入,同時完善符合出口對象國要求的檢疫制度。
保護知識產權和名牌產品加強日本國內產品的商標管理,保護日本名牌產品。同時為了防止日本國內培育品種的權益受到侵害,積極促進亞洲各國建立有關新品種培育者權益保護機制。
建立以出口為目的的生產和流通體制引進以出口為目的的技術,根據出口對象國市場需求、標準要求等進行生產,建立特色產品的生產機制。為了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生產成本,促進出口產品包裝、保鮮體系、流通手段共有化,建立并完善出口流通方式。
政府的資金支持2005年度(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日本政府投入開辟海外出口市場的經費達7億日元,比上年度(2004年4月1日至2005年3月31日)增加了3億日元。
二、日本水產品進出口情況分析
2003年日本水產品出口額在整個農林水產品出口額中所占的比例為39.8%,2004年所占比例為40.5%。在日本的“倍增計劃”中,水產品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幾年來,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額呈增加趨勢,主要是由于水產品出口額不斷增加。“倍增計劃”的主要戰略措施是以促進貝類、鮭鱒魚、鱈魚等出口潛力較大水產品的出口,帶動整個農林水產品出口額的增加。
進口情況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漁業資源狀況惡化和漁業從業人員老齡化程度加深,日本國內水產品生產量逐年降低,為了滿足國內需求,進口量和進口額呈增加趨勢。
由于“倍增計劃”指導思想的影響,2005年日本水產品進口量只有3342561噸,比上年減少4.1%,但進口額比上年增加1.9%,約為16685.97億日元。
從進口額來看,我國一直是日本的水產品第一進口大國。2005年,日本從我國進口水產品額為3564.48億日元,其次是美國、俄羅斯、泰國、智利。日本主要進口的水產品是蝦類、鮭鱒魚、金槍魚、鮐魚、魚糜和魷魚等。
2005年日本水產品進口量減少,主要是由于以下品種的進口量減少所引起的:日本烤鰻由于孔雀石綠和呋喃類藥品殘留問題使烤鰻進口一度中斷,進口量比上年減少33.5%;銀大馬哈魚由于其主產國智利水域水溫偏低造成生長緩慢和大量死亡,使進口量比上年減少6.1%;真燕鰩主要是來自主產地智利和挪威的進口量減少,使其進口量比上年減少20.1%;大目金槍魚比上年減少12.4%;鮐魚比上年減少6.1%;鱈魚魚糜由于歐美市場需求量增加致使日本進口量比上年減少10.6%。
出口情況
2005年是日本“倍增計劃”實施以來的第一年,效果比較明顯。水產品出口量468822噸,比上年增加10.5%,出口額1752.88億日元,比上年增加17.9%。除去珍珠部分,出口額為1451.15億日元,比上年增加19.8%。其中對中國香港出口額位居第一,達435.94億日元。其次是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泰國及中國臺灣。但是從出口量來看,中國大陸名列第一,達13.6萬噸。
日本主要水產品出口品種是珍珠、金槍魚、鱈魚、鮭鱒魚、貝類、蟹類和魚糜制品等。
2005年日本主要水產品出口情況分析
秋鮭 秋鮭等冷凍太平洋鮭魚出口量為6.54萬噸,同比增長9.2%,其中出口我國5.64萬噸,同比增長13.6%,占總出口量的86%,創歷史最高值。秋鮭的出口量已連續3年保持高水平。
出口額144.91億日元,同比增長66%,其中對我國出口額129.95億日元,與上年73.31億日元相比大幅增加。
從平均單價來看,2003年每公斤114日元,2004年增至每公斤146日元,2005年達到每公斤222日元,一直保持上升趨勢。2005年對我國出口每公斤為230日元,比上年增加55%。
鱈魚 2005年日本冷凍鱈魚的出口量為4.41萬噸,同比減少39.4%。生鮮鱈魚的出口量為1.81萬噸,同比減少3.4%。其中冷凍鱈魚對我國出口量減少28.5%,對韓國減少63.7%,對俄羅斯減少22.5%。鱈魚出口量減少主要是由于2004年鱈魚歉收。2005年鱈魚出口額也降至35.87億日元,同比減少38%。
鮐魚 日本鮐魚的主產地長崎縣2005年冷凍鮐魚出口量約3676噸,比上年增加了2.9倍。其中3540噸出口到我國,與上年的985噸相比,增加3.6倍。另外出口到韓國68噸,出口到菲律賓46噸,出口到泰國22噸。
秋刀魚 近年來,秋刀魚的漁業資源狀況良好,已經超過了需求量。2005年由于秋刀魚捕撈作業開始較早,大規格魚集中上市,造成價格走低,雖然業界采取了自主休漁和裝載限制等措施,但也沒能控制價格的穩定。2005年冷凍秋刀魚出口額1.44萬噸,比上年減少3成。為此,日本采取了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捕撈、有計劃上市,開辟中國等亞洲經濟騰飛國家的消費市場等一系列措施。
扇貝 2005年日本扇貝出口量為6025噸,出口額達108.54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增加67%和76%。這是由于2005年美國扇貝生產量減少,對美國出口量增加。
鰹魚 2005年日本冷凍鰹魚出口量8.41萬噸,與上年相比增加了6倍。其中出口泰國7.55萬噸,出口額為75.71億日元,是上年的6.7倍。
三、日本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發展趨勢
2005年日本“全國促進農林水產品出口協議會”的成立和“倍增計劃”的出臺,使日本水產品的出口在政策上和經費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整了向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等亞洲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出口水產品的有關政策,鼓勵企業參加這些國家舉辦的農交會、漁博會,擴大其影響;邀請國外企業參加日本國內舉辦的國際漁業博覽會,并提供有關免費服務;支持企業在國外舉辦水產品貿易洽談會,設立專賣店等活動;支持“為出口生產,為出口流通”。因此,受政策導向的影響,今后日本出口貿易還會繼續擴大。
關于進口,日本為了保護國內企業,通過制定“食品中殘留農藥肯定列表制度”、“進口加工品原材料的原產地證書制度”等,大大提高了國外水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門檻。日本水產品進口趨勢將會有所減小。
四、關于對日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幾點建議
日本是我國最大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伙伴。2005年日本進口我國水產品額占水產品進口總額的21%,對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占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量的29%。在對日本水產品進出口貿易中,我國應該做到知己知彼,謀求互利雙贏,盡量避免貿易摩擦,努力構建快捷高效的溝通與磋商機制,促進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穩定并發展來料加工產業 從日本水產品進出口品種結構來看,鮭鱒魚和金槍魚等既是其主要進口品種,也是主要出口品種,“出口原材料,進口加工品”是日本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特點之一。
加工成本低是我國的優勢。從目前形勢來看,穩定并發展來料加工產業應該是我們擴大出口創匯的重要途徑之一。
把握日本市場需求和其國內生產狀況信息,應需而供 比如日本市場對鰻魚需求量每年一般在12萬噸~13萬噸左右,酷夏年份市場需求量會偏高,但是如果鰻魚超量流入日本市場,影響到其國內產品價格,也會遭到日本入關檢查過嚴進而導致“命令檢查”等一系列措施限制。為此,把握日本市場消費信息和其國內生產狀況信息,應需而供非常重要。
提高我國水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 日本認為“物美價高”的產品在我國有市場,那么在日本是“物美價廉”的產品有銷路。價格低是我國產品的優勢之一,但前提必須是質量要好。我們應該及時跟蹤了解日本有關水產品進出口的政策和制度的變化及對進口水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從生產、加工到流通各環節把好質量關,提高我國水產品的質量和在國外市場的信譽,增強國際競爭力。
積極發展我國的特色產品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報告,2005年各國政府實施的反傾銷調查產品有178種,其中我國產品占55種,約占31%;另外,2005年受到進口限制和提高關稅的產品有129種,其中我國產品占40種,約占31%。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對出口對象國的飲食文化、市場需求以及其國內生產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推動企業重視產品結構調整,致力加工技術革新,并積極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品種,避免盲目生產和惡性競爭。
開辟我國水產品新的國際市場 應該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各種水產品貿易博覽會,宣傳并擴大我國水產品的影響。據有關報道,在2006年波士頓漁博會上,我國軍曹魚博得許多廠商的青睞。另外,為提高我國水產品,特別是淡水養殖品種的宣傳效果,還應該注重介紹產品的烹飪方法。
此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國際談判的平臺,爭取我國水產品出口的最大權益。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