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9年9月份開始,為阻止新的蝦類病毒病影響文萊國內的230公頃養蝦池塘,文萊漁業部發布禁令:嚴禁進口所有活的和未煮熟的西部南美白對蝦。
2010年10月初,在文萊街市發現有進口的新鮮南美白對蝦銷售,這些蝦類被有關部門沒收,首次發現處以500美元的罰款,如果是第二次發現將處以1000美元的罰款。
文萊漁業部部長Hjh Hasnah Ibrahim說:政府和民營企業家在對蝦養殖業投入了數百萬美元,正在用大虎蝦和西方的藍對蝦培育無特定病原(SPF)“Rostris”蝦苗,他們不想這些蝦苗被進口的蝦類傳染上病毒。
在頒發禁令之前,漁業部進行了風險分析,識別進口蝦攜帶的哪些病毒將感染國內的養殖蝦類。分析結果表明: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在街市上出售的新鮮進口蝦帶來的。檢查發現蝦病傳播的直接途徑是,街市上的進口蝦頭、殼和運輸用水通過排污進入到文萊的海洋環境中,然后直接流入當地河流和沿海水域,從而使國內養殖的蝦類感染蝦病。
為了監視對蝦病害,漁業部成立了水產動物健康中心(AAHC),該中心設有聚合酶鏈反應(PCR)實驗室,能夠檢測出以下病毒:
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癥病毒(IHHNV)、斑節對蝦桿狀病毒(MBV)、桃拉綜合癥病毒(TSV)、黃頭病病毒(YHV)、鰓類病毒(GAV)、傳染性肌肉壞死癥病毒(IMNV)、桿狀病毒(BP)、細小樣病毒(HPV)、莫里恩病毒(MoV)。
文萊養殖的蝦類均不帶以上病毒,但是在進口蝦類體內可以檢測到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和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癥病毒(IHHNV)。其他的病毒,如桃拉綜合癥病毒(TSV)和傳染性肌肉壞死癥病毒(IMNV)在東南亞的養殖蝦類體內是存在的,目前尚未在文萊蝦類體內檢測到,因此為了保護文萊剛剛興起的對蝦養殖業,必須禁止進口有風險的蝦類產品。
其他的國家,像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嚴格的蝦類進口規范,以保證國內的對蝦養殖產業。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如需轉載務必標明出處,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