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省水域資源豐富,水體總面積136.7萬公頃,占全國內陸水域總面積的16.1%,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有魚類分布的水域面積約107萬公頃。這些水體夏季水溫不超過20℃,水體潔凈、水質良好,具有明顯的冷水水體特征,具備生產無公害綠色水產品的良好基礎。目前,全省水產養殖面積47.1萬畝,水產從業人員1600余人,水產品年產量1124噸,漁業經濟總產值1376.6萬元,全省大宗鮮活水產品年銷售量15000噸以上。漁業已經成為我省農民增收致富的經濟亮點,許多農民實現了從漁民到農民的角色轉變。
上世紀50年代,我省漁業開始之初主要是對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以及黃河河道天然漁業資源的捕撈開發。1978年,海西州可魯克湖大水面人工養殖鯉、鯽、草魚成功,拉開青海養殖漁業的序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名、特、優冷水魚養殖發展模式。傳統池塘養殖向著垂釣、休閑、觀光、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為主的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產業化開發已成為我省漁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目前龍羊峽庫區從事捕撈、加工和銷售的人數達到1300多人,大小漁用船只200多艘,年產量在500—600噸,庫區群眾人均年增收500元,每年為庫區帶來400萬元的產值。無公害河蟹養殖已成為我省極具發展前景的水產養殖品種,并已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和天然無污染的特色品牌。水產科技推廣工作不斷深入,新的魚種不斷落戶青海。池沼公魚、河蟹等無公害經濟魚種的健康養殖為我省水庫、湖泊漁業的開發開辟了新的途徑,繁育技術不斷取得成功。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