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何建波,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魚窩頭建波魚苗場老板,用無悔的青春耕耘著眼前的幾百畝魚塘。無論刮風下雨,也從未澆滅他對水產養殖的熱情。在何建波身上,凝聚了當地水產人的豪氣與霸氣,其實質是一種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正是這種特質,使得他實現了一次有驚無險的華麗轉身。
100/畝——何建波的鯽魚速度
收獲驚喜:冬苗物以稀為貴
2010年1月 12日,廣州當天的最低氣溫下降到了4℃,魚塘的水溫也只有8℃左右,而鯽魚冬苗價格已經賣到2毛一條。當天下午3點左右,記者來到廣州番禺區魚窩頭村,當地的鯽魚大哥何建波一身水衣,正和工人們在魚塘里忙碌著。見到記者來到魚塘邊,他指著旁邊的鯽魚孵化池說:“你在魚池那邊等我一下,今天要出魚苗。”在標粗池里,兩位工人正忙著把剛從魚塘撈上來的鯽魚苗倒入池中,白花花的魚苗好似銀子一般煥發著亮光。
2007 年,何建波在業界率先利用江西彭澤鯽與華南野生鯉魚雜交,培育出當前頗受市場歡迎的建威牌高豐鯽,并在三年內成功將高豐鯽推向市場。從 2008年到2010年,利用三年的時間,建威牌高豐鯽一炮打響,作為高檔魚的配養魚類迅速在珠三角走紅。魚苗年銷售量也從最初的部分試養,逐漸發展到 2009 年的幾千萬尾,2010 年需求更是出現井噴,銷售量突破億尾。
高豐鯽在珠三角高檔魚群里充當著配角的角色,而在魚窩頭建波魚苗場近500畝的魚塘里,卻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何建波介紹,鯽魚受到季節影響的比較小,一年可以孵化三次。目前他的魚苗場有1萬條雌魚。這兩年來,他以每年增加100 畝的速度不斷發展魚塘面積,與此同時,年均從江西買入至少 3000 條彭澤鯽充實到親魚隊伍中,提高產能,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向記者透露,目前魚苗場年可產魚苗 1.5億尾。
陷入困境: 四大家魚窮途末路
然而,何建波與水產結緣并不是始于鯽魚,而是四大家魚。上個世紀80 年中期,四大家魚幾乎與當地水產品種平分天下。這時候上初中二年級的何建波剛輟學,于是也跟著家人穿起了水衣,走下魚塘,從此步入水產人生。他沒有想到,這水衣一旦穿上就再也舍不得脫掉了。他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什么都快樂。他喜歡在水里如魚得水的感覺,喜歡看著魚苗在指尖滑過,喜歡看著白花花的魚苗跳躍。這一切,都讓輟學在家的何建波看到了希望。水衣這身打扮,至今為止不知不覺一穿就是20多年。可以這么說,四大家魚是何建波接受水產啟蒙的第一套教材。正是有了四大家魚長達 20 多載的選育、生產經歷,他才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練就了對行業市場的一種敏銳觸覺。而這種積累在后來四大家魚遭遇生存困惑時,引導他謀求一個突破口,成功突圍,并走上鯽魚培育的道路。
多年以來,四大家魚市場一直以來相對穩定,并沒有出現太大的起伏波動,直到 2000 年,塘租一天天瘋狂上漲,養殖戶成本壓力也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四大家魚種質下降已成為業內默認的事實,產能每況愈下,利潤空間趨于見底。平靜了太久的四大家魚猶如在溫水泡久了的青蛙,待意識到鍋底愈燙,水快要沸騰時才拼命尋找活路。低迷的市場使家魚利潤空間急劇萎縮,如果還繼續泡在這鍋溫水里,最后必死無疑。當時,何建波是這么想的,他已經清楚意識到行業潛伏著的危機。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番禺地區已是寸土寸金。據了解,1986 年的時候,塘租才 400多元/ 畝,到 2000年開始出現明顯上升趨勢,2006 年已經上升到 1600 元 / 畝,2008 年突破 2000 元大關,如今更是上升到300 元。四大家魚利潤本來十分微薄,在昂貴的塘租等成本面前,養殖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同時何建波也了解到,2000 年后,隨著珠三角地區高檔魚養殖成風,很多附帶經營鯽魚的苗種場或因魚苗質量不佳而悄悄隱退,或因投入高檔魚養殖行列而逐漸退出鯽魚市場。這個時候,無論是四大家魚還是鯽魚,都面臨著一次轉折,是逆流而上還是順勢而下?何建波需要作出選擇。
謀求突圍:走雜交鯽魚轉型之路
2007 年,何建波把目光瞄準了身邊并不起眼的小角色———鯽魚。鯽魚對于何建波來說并不陌生,與四大家魚打交道時候,鯽魚也在身邊游來游去。在確定以鯽魚作為突破口的同時,他心里的糾結在于,如果按照旁人的方式方法經營鯽魚也沒有多大意思,要做就做點新意出來。但如何做?當時他可以想象白花花的魚苗如銀子疑似銀河落九天,但就是找不到拼湊的方法。
進入 21 世紀,高檔魚養殖逐漸在珠三角地區興起。懂行的人看門道,不懂的人看熱鬧,小小鯽魚在何建波眼里看來卻隱藏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在魚塘里浸泡了 20 多年的他早就已經注意到,珠三角地區有著巨大的鯽魚養殖空間。四大家魚的頹勢難以逆轉,相反,在強大的珠三角高檔魚養殖區里,作為配養魚類的鯽魚還可以在夾縫中生存。只要提高魚苗品質,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如何提高魚苗品質?何建波開始醞釀鯽魚發展計劃,并提出走雜交育苗之路。何建波的左手能寫一手好字,右手更甚。都說左撇子腦子聰明,何建波就是極其聰明的一個人。2007 年他從江西買入一批彭澤鯽作為母本與華南野生鯉魚成功雜交出一新品種鯽魚,向市場交出了一份創意答卷,并美其名曰高豐鯽,寓意高產豐收之鯽。何建波告訴記者,其實鯽魚雜交并不困難,關鍵是水質要好,水溫控制在22~25℃最佳。
成功推廣: 組建網絡,盤活渠道
試養的高豐鯽效果不錯,在業界引起了良好的反響。據何建波介紹,高豐鯽超越了目前市面上的同類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病害少、雜食性、耐寒、耐低氧等優點。
2008 年,高豐鯽以一匹黑馬的姿態正式進軍市場,一場關于鯽魚的市場爭奪戰悄悄拉開了序幕。2008 年,何建波開始對高豐鯽進行少量生產并推向市場。他首先盤活資源,組建銷售商網絡。依靠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何建波很快就在市場上找到了切入口。水到渠成,高豐鯽在何建波鋪就的渠道里順利游入了市場,可謂一炮而紅,迅速在在業界配養魚類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經過一年的推廣,2009 年的銷售量已經突破了5千萬尾,魚苗除了供應本省之外,還銷往廣西、四川等省。這個開局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何建波顯得十分自信,“到 2010 年,我們的銷售量已經突破億尾。按照這個銷售量來說,平均一個月的就相當如當地同類魚苗生產銷售企業一年的銷售總額了。”
20 多年前,懵懂的何建波從四大家魚入行;20 多年后,經驗豐富的他從四大家魚的困境中看到了小小鯽魚隱藏著的巨大的市場商機與發展空間,走上了鯽魚苗繁育與生產的道路。穩定的商品魚市場價格也給鯽魚養殖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何建波介紹,從 2010 年4月到8 月鯽魚商品魚的市場價格一直居于中高位置,1 斤以上的塘頭價為 7~8 元隨著鯽魚市場的穩步發展,魚苗場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從 2008 年開始魚塘面積均以100畝左右的速度不斷擴大。“以后,我將從魚的基因著手,進一步提升高豐鯽的品質。”何建波的嗓音很響亮,他在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要做溫水里的青蛙。
大浪淘沙,高豐鯽魚將繼續于湍流中逆流而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