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9月26日召開的福建省海洋漁業工作會議上,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強調,在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中,要進一步挖掘漁業發展潛力,提升漁業經濟發展水平,為解決“三農”問題開辟有效的途徑。
黃小晶指出,提升漁業經濟發展水平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要重視遠洋漁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推動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和技術升級,建立裝備先進、續航能力強的現代化遠洋捕撈船隊,加快海外遠洋漁業生產基地、冷藏加工基地和服務保障平臺建設。二要加快漁港改造和建設。抓住國家扶持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建設的契機,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建設規劃中的福鼎沙埕等9個國家中心漁港和莆田石城等11個國家一級漁港,配套建設一批二、三級漁港和海島型漁港,形成現代漁港經濟區。三要推廣海水生態養殖。加快轉變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推廣標準化、規范化、生態型海水養殖模式。實施海水養殖苗種工程,加快建設水產原良種場和引種中心,大力發展大黃魚等九大優勢品種。建設福州、寧德、泉州等升降式大型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化基地,發展漳州、莆田等魚蝦貝藻立體養殖示范基地。四要積極發展水產品加工和流通。建設連江等一批國家級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發展產地市場和水產品配送中心,形成以生鮮超市為基礎、物流配送中心為樞紐、批發市場為依托的水產品流通網絡。用好國家鼓勵漁民減船轉產政策,落實配套補助資金,引導漁民多形式轉產轉業。黃小晶還要求閩臺海洋合作漁業可以先行先試,落實好中央對臺“惠漁”政策,鼓勵臺資來閩發展養殖業。吸引臺灣業主投資東山灣、平潭島、泉州灣等30米等深線以外的海域,發展深水大型抗風浪網箱養殖、筏式養殖,同時在陸上發展無公害、集約化、工廠化養殖。
據悉,海洋漁業是福建省海洋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福建省及時調整漁業發展政策,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該省水產品年產量已突破600萬噸,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三位;人均水產品占有量170公斤,居全國首位。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由“九五”末的575.29億元增長到956.42億元,增長了66.25%。2005年,水產品出口總值達8.55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36.1%;漁區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56元,高出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