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中國臺灣高雄土生土長的葉明福和甲魚“做伴”十幾年了。因為“甲魚”,他實現了人生“三級跳”:最初簡單地在高雄美濃鎮養甲魚賣;到后來進入上市公司帶領團隊攻克甲魚養殖技術;現在,他又試圖從廈門、杭州等地,撬動大陸內銷市場。
這個來自臺灣南部最基層的“漁民”,憑著自己夠專、夠精的養甲魚技術,不但贏得“甲魚大王”的稱號,成為臺灣上市公司的研發副總,更掌握著兩岸甲魚產業技術權威話語權。
慧眼獨覓甲魚“價值洼地”
每年三四月都是甲魚大量產卵的時節,這對養甲魚大半輩子的葉明福來說,并不稀奇,但是今年葉明福卻顯得異常激動。因為去年年底,透過他的積極促成,大陸母甲魚活體首次大批運送到臺灣“待產”,馬上就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了,葉明福自然喜上眉梢。
外行人或許會納悶,甲魚在任何地方應該都能產卵,為何要大費周章運到臺灣待產呢?但葉明福卻用多年的經驗告訴導報記者,由于地理環境的緣故,高雄美濃這個南臺灣著名的客家莊,氣候溫暖,尤其夏天時間特別長,全年最冷的時候基本上就兩三個月,非常適合甲魚長年產卵,僅需2個月冬眠的生長規律,是甲魚的“價值洼地”。
多年的現場養殖經驗也讓葉明福觀察到,由于沒有引進外來甲魚苗,美濃的甲魚品種“近親繁殖”十分嚴重,影響了甲魚品質。于是,急于提升甲魚品質的葉明福,走訪東南亞各甲魚集中地,最后趕上兩岸ECFA,葉明福終于等到了大陸優質甲魚苗。
葉明福算了這樣一筆賬:美濃甲魚的產卵量,比大陸地區要高3成,此外,加上臺灣業者長期累積的產殖技術,甲魚蛋的孵育率高達8成,比大陸當地孵化的鱉蛋多出20個百分點。如此對比,大陸甲魚生蛋的成本竟是臺灣的3倍多。
欲在大陸再造甲魚上市企業
當初,葉明福憑借自己又專、又精的甲魚養殖技術,被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吸納”,成為帶領其科研團隊的領軍人物。并使公司成為臺灣最早開始嘗試企業化人工養殖甲魚的“吃螃蟹者”,也成功開啟了臺灣甲魚外銷日本的市場。而今,葉明福轉身一變,又開始為甲魚的大陸市場忙碌著。去年年底,葉明福精心參與研發的甲魚精系列等幾十種保健養生品同時大舉進入廈門。
葉明福對導報記者坦言,進入大陸消費市場,早就運籌很久了,此前礙于諸多關稅的障礙,很多臺灣產的甲魚產品 (包括活體),海關檢疫等各種手續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到了大陸市場上,基本就沒有競爭力了。而隨著“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署,臺灣保健品生產企業的“登陸”門檻進一步降低,葉明福堅信,甲魚保健產品在大陸的春天也隨之到來。
雖然葉明福是做技術出身,但他時常都會直接面對銷售終端,這體現他一貫“技術是發言權”的作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