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統計,廣西羅非魚養殖在年初凍災中凍死凍傷超過2萬噸,這會對廣西羅非魚今年投苗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4月2日,當筆者就此詢問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場長林勇時,他告訴,今年的寒災中,主產區中桂北、桂中的南寧、柳州、白色等地損失比較嚴重,靠近粵西地區的合浦、北海等地的損失則相對較輕,但是由于過冬苗損失較大,廣西今年種苗的缺口很大。然而連續低溫又導致養殖戶投苗已經延遲了1個多月,“往年養殖戶最早在2月底就開始投放水花標粗,今年到現在還很少�!�
“往年一般3月15-17日可以正式賣苗,今年親魚近幾天才剛開始繁育,最早還要一周以后才能賣苗�!绷钟赂嬖V筆者,基地今年蓋了溫棚,而且還抽取地下水來保持水溫,保證親本的安全越冬,但是由于今年天氣原因,“主要是一直沒有陽光,影響了親魚的性腺發育,導致親魚遲遲不能產卵�!�
林勇向筆者介紹,基地所在的南寧地區羅非魚養殖還是以全投料的精養模式為主,主要水源還是依靠雨水,但由于降水并不充足,水質條件并不好,再加上池塘面積不大,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導致養殖成本大多在3.5-3.8元/斤,比其它地區要高;但南寧地區的魚很多并不是依靠加工廠收魚,而是進入當地的農貿市場銷售,售價要比加工廠收購高0.5-0.7元/斤。
由于每年越冬魚價格都普遍處于全年的高位,所以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引導養殖戶采取防寒措施養殖過冬魚,如搭溫棚、池塘改造、放養抗寒性強的品種等,“在池塘改造上政府每年都有投入一定的資金,而作為種苗生產單位,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選育耐寒性羅非魚。去年我們選育出的品種在這次的凍災中沒有出現損失。”林勇表示,“除此之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早春苗的生產,如搭建溫棚、抽取地下溫泉水、人工加溫等,以滿足養殖戶的需求也是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