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產苗的時間與往年相比推遲了20天左右, 3月初才開始產苗,但是由于反復的倒春寒天氣,直至3月底才開始出售魚苗,這也是為了保證放苗成活率。”4月6日,國家廣東羅非魚良種場葉衛告訴筆者。
隨著水溫的回升,養殖戶搶苗的心態日趨明顯,唯恐無苗,對此葉衛表示,雖然今年苗場的生產周期普遍延后,但是今年苗也不會少。因為親魚的數量并沒有減少,只是往年分散產卵的親魚今年產卵高峰期變得集中,所以生產高峰期的產量會很大,養殖戶不必擔心無苗可放。
而談到放苗的高峰期,葉衛認同業界對于4月中旬開始將是放苗的高峰期的看法,但是談到高峰期的持續時間,他認為或到5月中旬,“2008年寒災后那么缺苗的情況下,市場需求量過了5月中旬也出現迅速的下降。”
今年國家廣東羅非魚良種場在江門地區召開了多場的培訓會,重點的向養殖戶推廣一年養兩造的羅非魚養殖模式:第一造放養較大規格的過冬魚種,然后在高溫季節前上市,避免了鏈球菌的威脅。5月份購買一批小苗標粗,待第一批上市后放養。此時正處高溫季節,小魚的投喂量少,不容易發病,而且發病后也較容易處理。年底前這批魚可以上市,避免了寒災的風險。
而針對今年過冬苗少,近期放苗的上市或將延后的情況,葉衛也指出,養殖戶同樣可以在9-10月份開始拿出一個塘來標苗過冬,為明年的生產做準備。“雖然魚苗越冬所需要的搭溫棚、打深水井等措施會增加成本投入,但是如果購買越冬苗價格同樣比較高,而早賣魚往往魚價都較為理想,同時又避免了高溫期的魚病和冬天寒災的風險,這都說明這種投入是很值得的。”葉衛同時還表示,通過推廣一年兩造的養殖,養殖的產量還是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的,而種苗的需求量同樣也能得到增加。
今年還有一項工作是葉衛在做的,那就是開拓國外市場,“廣東的羅非魚養殖由于塘租貴,養殖環境也是一年比一年差,估計以后養的人會越來越少,所以廣東的羅非魚產業也要尋找出路。
葉衛告訴筆者,“今年將與馬來西亞、菲律賓都展開相關合作,這些國家的羅非魚養殖基礎很差,基本上沒有羅非魚苗場,所以需求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廣東的業者到那邊去發展,實現產業的外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