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掘到首桶金
今年48歲的潘國群雖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家婦女,但她從事養魚業已有20余年。
當初她冒著風險,毅然將自家5畝水田全用來養殖鯉魚、草魚、鰱魚等。但一年下來,她賣魚的收益只是勉強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當時市場上名優魚量不大,但價格卻是常規魚的好幾倍,這讓潘國群羨慕不已。
隨后,潘國群打聽到江陽區有一養殖大戶就靠名優魚養殖致富,她專門上門參觀學習。2000年初,潘國群引進了胭脂魚、江團、叉尾鮰、鱖魚、黃臘丁等品種,在自己承包的20畝池塘里飼養。她嚴格按照各類名優魚的特性和要求進行養殖。2001年5月,潘國群的名優魚一投放市場,就贏得了商家和消費者青睞。這一年,潘國群僅養殖名優魚就賺回了11萬多元,成本全部收了回來。
瞄準空白育魚苗
“我從事魚苗繁育已有5年了,我的黃臘丁、胭脂魚等魚苗,一年下來除了供自己養殖外,至少還要外賣近百萬尾,收入也有近8萬元,接近養魚總收入的一半。”潘國群告訴記者,她之所以繁育名優魚苗,是緣于目前江陽區越來越大的水產養殖需求。
潘國群說,隨著近年來名優魚市場售價的節節攀升,她購進的魚苗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每年花在魚苗上的錢就要好幾萬元。“別人能繁育魚苗,我為啥不能呢?”潘國群靈機一動,瞅準了周邊魚苗繁育還處于空白這一商機,毅然決定 “抓大不放小”,投入5萬多元租用5畝稻田作為魚苗繁育基地。
為了讓自己繁育的魚苗獲得成功,她除了學習相應的技術知識外,還到江陽區魚種場進行了專門學習。“繁育魚苗是精細活,什么時候達到90%成熟度、什么時候打助產針、如何防止‘水花’被其它成魚吃掉,每一個環節都直接決定育苗的成敗。”當魚長到兩三寸長的時候,潘國群除自己留用外,其余就全部賣給其他養殖戶。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