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67歲的錢長本從上世紀60年代始,歷任農技員、農機員和村支書等職,自1991年擔任樅陽縣橫埠鎮小河水產養殖場場長以后,他就以小河養殖場為龍頭,以周邊2萬畝農田為基地,致力于農業種植、養殖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工作,并積極探索農村和農業發展的新模式。1998年10月,他在樅陽縣小河養殖場的基礎上,創辦了樅陽縣新少圩農業科技示范園,省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去年已授予該園為“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今年1月,小河養殖場被評為安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日前,中國科協和財政部又授予錢長本“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
樅陽縣水資源豐富,現有各種類型水面64萬畝,其中可養水面38.6萬畝,水生餌料豐富,水質清新,適宜水生動植物生長、繁育。錢長本在擔任樅陽縣橫埠鎮小河養殖場場長之初,發現該場乃至樅陽縣水產養殖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科學養殖的水平低,粗放養殖普遍,防病治病能力弱,養殖單產量低;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水面的初級生產力低下,養殖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養殖品種中名特優比例較低,特別是名貴魚的精養沒有形成規模,影響了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針對上述問題,錢長本確立以科技立園為理念,提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科技為動力,以效益漁業和生態漁業”為目標,實行集約化養殖、規范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名特優養殖,使水產品養殖品種、產業結構不斷趨于優化。在擴大園區規模方面,對養殖業他力推生態立體養殖模式,種植業實行“豬—沼—菜”種植模式。一系列的科技創新不僅使飼料循環利用,還使成本銳減,效益陡增。通過有效改善科技園養殖種植環境后,他已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的3千多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為了提高農戶的科技應用水平,近年來,錢長本以小河養殖場周邊2萬畝農田為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和培訓的平臺,主動邀請安徽農業大學教師和市縣農技干部為會員授課,并免費為農戶提供糧食、大棚蔬菜、漁業技術培訓。去年初,樅陽縣科技局贈送100斤袁隆平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種給錢長本進行示范種植,由于示范園的田已全部向外發包了,考慮到這是一個試驗項目,他特地調來挖掘機械在示范園里新造了20畝試驗田,同時投資2萬多元接通了噴灌節水工程。該試驗田不用化肥,全部施用沼肥,不用農藥,實行純綠色無公害種植法,由于耕作精心,取得了較好地示范效果后,今年已在園區內進行了大面積推廣。
據了解,針對該縣水產養殖品種中名特優比例較低,特別是名貴魚的精養沒有形成規模的現狀,錢長本經多方考察論證,創辦了一個特種魚養殖場,專養胭脂魚、鴨咀魚、江黃顙。這些特種魚雖然經濟價值高,卻很嬌貴,高溫耐養能力特別低。為掌握飼養特種魚技術,他專門從廣東高薪聘請來一名技術員,花一年時間掌握特種魚飼養技術后,便立即無償傳授給了示范園及周邊十多家養魚戶。他常對村民說:“在技術方面,只要我知道的,就會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你們;只要在我的塘里試養成功,我會盡最大努力使大家也能獲得成功”。如今,市縣水產部門已將錢長本的“江黃顙”養殖定為安慶市江黃顙繁育基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