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總經理楊品紅
楊品紅: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總裁,水生生物學家。
2000 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曾任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和湖南省漁業環境監測站助研、副研究員、研究員,湖南文理學院教授。湖南省水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
大湖股份已經走上正軌
FAM:大湖股份這些年的歷程如何?
楊品紅:大湖股份從1999年元月成立,到2000年6月份上市,經歷了1年半的時間。上市后到今年應該是整整11年了。因為大湖股份原來不是做水產這個行業的,所以在這么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還是走了一些彎路。
不過,目前的大湖股份已經走上了正軌,從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模式;在技術上層面上也有其領先于全國的方面;資源上擁有180萬畝的全國最大的水面資源;另外,大湖也塑造了一支很棒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FAM:能否談談大湖股份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規劃?
楊品紅:“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規劃,第一是把淡水水產品的加工做起來,現在(大湖)雖然有了一定規模,但是產業鏈還不全,要把它完善起來。我們投入了8000萬建水產品加工廠,預計明年可以投入生產。大湖一直是做鮮活魚終端銷售,但這個可變因素較多,而加工產品非常可控。另外,作為品牌推廣,加工產品可以有統一的標識。最重要的是我們也認為淡水加工產品存在很大的市場需求。
“十二五”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把終端營銷做起來。大湖股份先后成立北京、長沙水產品營銷中心,未來還將在重慶、上海、廣州設立營銷中心。去年9月份,大湖股份還啟動了“千店工程”,要把大湖品牌拓展到酒店、超市等終端。現在已經在北京、長沙等地開了一百多家專柜。
未來的發展,按照我的想法,大湖首先要調整養殖結構,即產品結構的調整。上一些附加值高的品種、適應加工的品種。當然,苗種的供應也要適合水產品發展的需求。
其次,我們也一直在試驗是否能選育出一種身上有特殊標志的魚,不管哪條魚,身上都有那個標志,天然的,無需防偽標識。這樣人無我有的產品,對于大宗水產品而言,才能把銷售價格抬起來。
第三,大湖股份也要重視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我認為產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從苗種階段抓起,一直到養殖過程,只有通過這樣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
第四,要做好水產品的流通環節,要實現無縫對接,建設水產品信息交易平臺,讓產品的銷售情況在交易平臺上顯示出來。
FAM:哪些是您認為附加值高的產品呢?
楊品紅:產品的附加值應該從兩個方面體現:第一是用優質的水產品來體現,同樣一種魚,品質的高低來體現,比如水庫里的魚,就要賣得貴,你賣五塊我賣十五塊,附加值就體現出來了。
其次是品種不同來區分,特色品種。比如洞庭青鯽,抗病草魚等,只有我們自己有,我就可以有議價權。
技術才是公司最大優勢
FAM:那么現在擁有180萬畝水面的資源優勢是不是大湖股份最大的優勢?
楊品紅:不能這么認為。一個公司的存在,技術層面是最重要的。水面資源再大,如果沒有技術去開發,你做就不賺錢。
因此,看一個上市公司也好,企業也好,他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技術層面。技術層面絕對第一,管理層面排第二。你不能看都是在養魚,實際上差異性很大。
FAM:目前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如何確保農戶環節的規范,規避質量安全的隱患呢?
楊品紅:我認為太松散的農戶是無法規范的。但有一定意識的農戶,如果公司的養殖規范賺錢了,你怎么做他們就會跟著你去學,因為按照這種模式成本低,效益好,養殖戶自然跟著你去做。
此外,公司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是在保證公司在魚種的控制率達到60%以上,成魚控制在30%以上的量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控好市場,這是多年實踐得出的判斷。
FAM:那么大湖股份未來的增長點在哪?
楊品紅:品牌是其一,大湖的品牌的溢價可能有若干倍增加,現在大湖的估值與它的市值是倒掛的,大湖市值只有8億左右,但實際大湖的市值應該有15-16億,未來大湖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第二是加工版塊。
(文章根據現場記錄及錄音整理,未經受訪者本人確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