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田野里有些薄霧。在銅梁少云鎮高碑村的一個烏魚養殖場里,青年農民周運明正忙著指揮工人飼喂烏魚苗。“魚苗培育是最重要的環節,一點都馬虎不得,”周運明說。
這位創下畝產超過5噸,畝產值達到了10萬元,畝純收入2萬元的養殖奇跡的農村青年,在今后的發展上還有更大的目標。
試水創辦漁場不言敗
今年29歲的周運明,家住銅梁縣少云鎮高碑村12社。初中畢業后,由于家貧,就沒有再升學讀書,隨村里的年輕人遠走廣東,走上了打工求生之路。
周運明在一家制衣公司打工,離廠區的不遠處,是一家規模頗大的烏魚養殖場。下班休息之余,他常到烏魚養殖場觀看養魚,不時還幫老板做點雜活。時間一久,與老板成為了朋友。他了解到烏魚適應性強、疾病少、生長快,而且肉肥鮮美,營養豐富,是經濟和藥用價值很高的滋補佳品,養殖烏魚是一條發財的門路。
2007年,他放棄了工廠的工作,回到老家,在少云鎮石廟村反租土地3畝搞起了烏魚養殖。當初,魚苗從廣東空運回家后,魚苗的轉池飼養關的適應性沒有把握好,魚苗水土不服損失不小。加之當年7月的一場大暴雨,將池坎沖垮,首戰失利。
面對幾萬元的損失,周運明意識到搞養殖不能急功近利,必須走科學養殖的路。
科學養殖三招創下高產記錄
吃一塹,長一智。2008年初,周運明在認真總結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的基礎上,再一次投入到了養殖之中。
在鎮村的幫助下,他反租當地群眾的80多畝地,把養殖規模擴大。
周運明規模養殖烏魚引起了縣水產技術部門的高度關注,水產專家也經常上門上門提供技術服務。在專家的建議下,他采納了專家提出的高投入高產出的建議。一招是針對烏魚耐氧性強的特點,加大養殖密度,每畝養殖水面投放3000尾規格相當的魚苗,二招是選用了知名大型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品牌,確保了飼料質量。三招是投放生物制菌劑改善水質。
“這種生物制劑投進水里后,不僅可直接生成供魚食用的各種細菌和有益藻類,為魚類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降低餌料系數。還可分解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機物,增加水體溶解氧,改善水質。”周運明說。
科學養殖實現了高產高效, 1010年,他每畝養殖水面的產量達到5噸,畝產值達到10萬元,除去每畝7至8萬元的成本,畝賺2萬元。
要創辦重慶最大的烏魚養殖基地
周運明養殖烏魚,種苗完全依賴從廣東空運“進口”。
“進口”每尾雜交烏魚種苗價格高達0.30元,空運費用每尾0.10元,而且長途轉運特別是種苗轉塘時,種苗因環境變化而導致的不適應,死亡率高。過去,每100尾的成活率只有30%。現在,種苗成為了我擴大養殖規模的“瓶頸”。周運明說。
據介紹,今年,他在鎮里和縣水產部門支持下,著手引進種苗繁殖技術,投資自辦種苗繁殖場,新建1000萬尾的烏魚雜交苗繁殖場,告別自已依賴養殖“進口”的歷史,而且還供應給本縣有養殖條件的養魚專業戶,共同把烏魚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縣科委已經批準了我的立項。下一步,我打算走公司加基地連養殖農戶的路子,規劃在5年內把烏魚養殖面積擴大到2000畝,建成重慶最大的烏魚養殖基地。周運明說。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