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遠航老師與兩個學生查看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情況 下象棋成為黃啟龍(左)與劉鵬(右)的一項娛樂。 文/片 記者 李濤 高溫陰雨天氣已持續半個多月,不少80后、90后端坐在寫字樓的空調間里仍覺得熱;眼下時逢暑假,正是大學生避暑娛樂的時節,而就讀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水產系的黃啟龍和劉鵬,為了讓自己養殖的蝦苗又肥又壯,必須每天頂著烈日,在池塘邊走上數小時,測水、撒料、增氧…… 放棄假期 創業養蝦 從濰坊乘車四十余分鐘到達昌邑市區,再轉乘鄉鎮公交車近半小時車程到達昌邑市青鄉,由于公交車只通到此處,需要花費35元錢打出租才能到達養殖基地。經過近二十分鐘左右的路途顛簸,就到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養殖基地,今年剛讀完大一的黃啟龍和劉鵬正頂著烈日工作,這里就是他們創業夢想起飛的地方。 黃啟龍與劉鵬都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2010級水產系的學生,二人不僅同班,還住在同一個宿舍。今年22歲的黃啟龍,有點老成,顯得特別老實;扛著一副眼鏡頗有文人氣質的劉鵬今年20歲,特別愛笑,一點小事都會引得他開懷大笑,每當此時,一口潔白的牙齒就會露出來,與被烈日曬黑的皮膚形成強烈的反差。 談起養蝦創業的初衷,二人相視一笑。黃啟龍的父母都是農民,在臨沂平邑老家承包了一個魚塘從事養殖,受父母的影響,黃啟龍高考填志愿時填寫了水產養殖專業。暑假到來時,看到同學紛紛找單位實習打工,一直都想自己創業的黃啟龍也動開了心思,聽說學校對外開放養殖基地供學生創業養殖,還墊付一部分購買蝦苗資金,并有老師進行技術指導時,心里樂開了花,跟家人一商量,立馬得到了支持。 “給別人打工也是干活,還不如自己干點,更能當作一種事業,自身學的就是水產養殖專業,也能學以致用,養殖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會更多;家人本來就是搞養殖的,一聽我要創業養殖時,父母都很支持,家人也沒指望自己賺多少錢,就是想讓自己多鍛煉積累經驗,為將來打基礎。”黃啟龍如是說。如今黃啟龍在養殖基地從事海水養殖,父母在他的勸說下同時在家養殖淡水蝦。 來自煙臺牟平的劉鵬,父母都是出租車司機,聽到劉鵬要養蝦創業時,毫不猶豫的就拿出近萬元錢給孩子當做創業啟動資金。劉鵬稱,家人都很支持他創業,畢竟放暑假了閑著也是閑著,給人家打工也不一定能學到東西,正好學校有這個條件,跟同學一商量一拍即合。再一個就是養蝦,風險小、成本低。 兩個人投資萬余元。6月11日,黃啟龍與劉鵬來到了養殖基地進行前期準備。6月20日,從深圳購買的20余萬尾南美白對蝦苗正式投放,二人經營著14個水池和一個占地三四畝的露天池塘。 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兩個人從早到黑,挖池塘、測水、撒料、增氧、晚上巡邏防盜……一天二十四小時,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放在了蝦苗上,其余的三分之一時間就是吃飯、睡覺。 衣食行如漁民 蝦苗投放之初,需要喂養豆漿、鹵蟲和雞蛋糕,二人為此還專門購買了豆漿機磨豆漿。每隔四小時就得喂一次,一天需要喂六次料,有時累了,坐在椅子上一閉眼就睡過去了。為了按時喂料,手機鬧鐘成了他們最親密的伙伴,這一堅持就是半個月。 走進養殖基地二人住宿的平房中,一陣熱浪“轟”地涌上來。墻壁上橫七豎八地拉出幾根電線,接上電燈泡照明,一臺吊扇翅子上落滿了灰塵,盡管有些破舊,但它確實能給兩位大學生帶來些許涼意。一臺21寸電視機穩坐在桌子上,電視天線被捆綁在一根長兩米左右的木棍上,這臺電視還是學校楊遠航老師給借的。 在臥室桌子上還擺放著兩臺電腦(沒有網線,只能看電影),每次來基地時楊遠航都會用優盤拷貝一些電影。看電影成為他們最大的消遣,與此同時,二人還借來象棋,閑來無事擺上一局,以此打發時光。 由于地處鹽堿地,水都是淡鹽水,不適合飲用做飯,他們不得不購買大桶純凈水喝,花五六十元錢買一車淡水做飯用,洗臉、刷牙都用淡鹽水。在家有父母做飯,在學校有食堂。而在養殖基地,方圓數公里之內不見一個村莊,生存成為一大問題。 回想起第一次外出購物,劉鵬不由地笑了起來。從早上九點出發,一直到下午兩點才返回。“周圍最近的村子也距離五六公里地,路上想找個問路的人都很難,第一次出去就迷路了,好不容易才返回。” 由于路途遙遠,他們一次購物就會買上半個月的,借用學校的冰箱存放,二人動手自己做飯。二人學會了搭便車,只要是經過養殖基地的車輛,總會被攔下捎帶物品,指導老師楊遠航也成為他們的采購員。為了節約水和減少外出購物,二人由三頓飯減到了兩頓,“一般早上喂完蝦之后就十一點左右,那時正好吃中午飯,下午五六點鐘再吃一頓,晚上兩三點鐘睡,實在餓了就啃包方便面充饑。”劉鵬如是說。 海邊空氣比較潮濕,被褥兩三天就得晾曬一次。蚊蟲也很多,二人的身上被叮起了很多包。 當問及在偌大的海邊曠野中生活,夜晚聽著海風呼嘯潮起潮落,夜晚還要到池塘喂蝦、巡邏是否害怕時,黃啟龍笑著回答,都是男孩子沒什么好怕的。 明年要擴大規模 現在兩個人都成了養蝦的“專家”,說起養蝦的投入產出,飼料配備等頭頭是道。蝦塘每年出蝦時間為4至11月,一般30至90天即可長到商品規格,期間利用抓大放小的模式,可循環捕撈2次,每畝的平均產量在500至1000公斤之間。通過觀察蝦的胃和腸判斷蝦是否吃飽了,如果沒吃飽則增加飼料等。 如今,二人經營的蝦塘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盡管現在已達到出售規格,但二人想再喂養一段時間出售,以期獲得更好的收成。 談起這段時間的感受,二人異口同聲地說累并快樂著。通過這段時間的經驗積累,二人稱如果此次養殖創業成功了,明年他們還會繼續養殖,到時候不僅要擴大規模,還要進行蝦蟹混養。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