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秋將近,
遼寧鞍山臺安新華農場的河蟹對于食客們來說,絕對算得上是美味大餐;而對于養蟹人來說,河蟹賣出了好價錢則是他們一年辛勤汗水的回報。
9月1日傍晚,天色漸暗,臺安新華農場養蟹戶趙玉軍哼著小曲拎著大筐蹲在自家稻田旁,等待螃蟹上岸。一會兒工夫,隨著水塘邊泛起片片氣泡,一只只個兒大肚肥的河蟹涌上了灘涂。“傍晚時分,螃蟹上岸找吃的,也正是收獲它們的好時候。”趙玉軍挑揀蟹群中個頭較大的螃蟹扔進大筐,臉上堆著笑容。趴在圍欄邊看熱鬧的鄉親也不住贊嘆,紛紛支招:“好家伙,這只蟹子好大的個兒!”“快揀那只,那只更大!”
趙玉軍是臺安新華農場遠近聞名的稻田養蟹大戶,他承包了60畝水田,其中30畝養殖河蟹,今年是他養河蟹的第5年。“在水稻田里養河蟹絕對是雙贏。水稻促進螃蟹快生長,螃蟹幫助水稻除蟲害。”趙玉軍介紹,螃蟹生長需要褪殼,褪一次就長大一圈兒,而在稻田里的河蟹由于有水稻根莖的摩擦刺激,一年能多褪好幾次殼,個頭比普通池塘養殖螃蟹要大。而在這個過程中,危害水稻的害蟲成了螃蟹的口中餐,水稻長勢也特別好。
“養河蟹很累,因為螃蟹的習性是在晚上6點到半夜以及凌晨4點左右活動進食,為了照顧它們,現在我的作息時間都變得和螃蟹一樣。”雖然嘴上喊累,但趙玉軍的臉上卻無倦容,看著手中的螃蟹張牙舞爪的歡實勁兒,趙玉軍更是一臉喜悅。每年螃蟹上市時,趙玉軍和家人都會先吃一頓螃蟹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肥美的蟹肉和鮮美的蟹黃,趙玉軍說這才是“豐收”的滋味兒。
養殖河蟹成本很大,僅僅30畝的蟹苗成本就需要近20萬元。為了確保河蟹健康生長,趙玉軍24小時不離養蟹的稻田,甚至將家搬進稻田旁的鐵皮房中。每天別人正常晚飯時間,趙玉軍則會拎著高粱、玉米攪拌的蟹料去喂食;凌晨4點,別人尚在夢鄉,趙玉軍則需要爬起來,打著手電觀察螃蟹進食和生長情況。趙玉軍說,以前自己并不適應這種作息時間。曾經有幾次,手機鬧鐘響了,趙玉軍昏昏沉沉地爬起來到灘涂上喂食,不想一腳踩空撲通一聲跌進水中,這下子可徹底精神了!趙玉軍說,當時站起來第一反應不是自己嗆了幾口發腥的水,而是心疼壓死了好幾只正在灘涂覓食的螃蟹。
辛勤汗水總能換來豐厚回報。隨著螃蟹市場行情年年上漲,趙玉軍的腰包也鼓了起來。現在趙玉軍養殖的螃蟹大多數在每只100克左右,而這樣大小的河蟹市場進貨價就達到每公斤120元,每畝稻田出蟹大約200公斤,收入達24000元,30畝稻田總收入就達到72萬元。趙玉軍并不滿足,他準備明年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80畝,是現在整整9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