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9日6時,在浙江舟山岱山縣南峰一家對蝦養殖場,增氧機打得蝦塘水花四濺,蝦塘大棚的窗被打開通風。安從軍正在給這里的對蝦播撒飼料,此時他一天的工作已經開始半個小時。 安從軍的老家在江蘇省連云港,從事養殖已有十年,到岱山也有兩年多了,是養殖場專門請來的技術人員。但他自己卻說,養蝦學問太多,自己也只算了解皮毛。 整個養殖場共有35畝,分32個蝦塘。安從軍指著身邊的兩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片養殖場由他們三人照料。 清晨5時30分,安從軍等三人準時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蝦塘。 “看看塘里的蝦有沒有上浮,餌料有沒有吃完。”他說,蝦上浮說明蝦塘缺氧,要檢查增氧機是否開起,同時打開大棚進行通氣;而殘餌的多少說明了蝦的進食量,這決定以后投放餌料的增減。 5時40分,檢查完畢,蝦塘一切正常。安從軍馬上開始第一輪的餌料播撒。 “所有餌料都仔細稱量,得勻稱播撒。”安從軍介紹,200公斤的餌料,分32個蝦塘投放,全部完畢需近一個小時,同樣份量的餌料一天需播撒3次。 6時40分,養殖場邊上的高東線來往車輛開始增加,餌料也投放完畢,安從軍準備吃早飯。“每天都是蝦先吃完餌料,我們再吃飯。” 吃完飯,三人聚在一起,開始稱餌料,拌餌料。“這是很枯燥的一項工作,200公斤的餌料攪拌均勻,方便下次播撒。” 9時,安從軍的同事為所有蝦塘換水。利用這個空閑,他拿出顯微鏡,對當天打撈上來的對蝦殼進行健康狀況分析。由于陽光太強,他用草帽調整了光線。隨后,他告訴記者觀察的結果,沒什么大問題。 “每天只需要換水一次,排水10分鐘,進水2個小時。”每天相同的工作讓安從軍將工作精確到每一個時間刻度上。 10時左右,養殖大棚里的溫度逐漸上升,幾次隨著安從軍進出,記者出了一身汗。 12時,早上的餌料早被吃得干凈,餌料開始第二次播撒。 再次攪拌餌料,撿撈水面渣滓,觀察蝦的生長環境……下午的工作圍繞著蝦塘繼續重復。 “說起工作量,養蝦其實不算大,但蝦是活物,不比機器,它需要你忍得住寂寞,24小時全身心照料。”安從軍頗有體會。 20時,最后一次餌料播撒結束,夜間值班人員也來到養殖場。 21時,安從軍和他的同事準備休息,住處就在餌料堆放倉庫的隔壁。“養殖場的大樓正在修建,到時環境將大大改善。” “養殖是份24小時的工作,晚上必須住在蝦塘旁,如果遇到停電等突發狀況隨時需要應付。”安從軍笑著說,養殖場里安裝有停電的警報器,晚上值夜班的工作人員也會把突發狀況及時向他反映。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到了10月底,這批蝦將起捕,而等待他們的是下一批蝦苗。安從軍說,現在他半年回家一次,這是工作,也是生活。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