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根據印度海鮮產品出口管理委員會提供的臨時數字,2006年前九個月,印度海鮮產品出口額和出口量分別比2005年同期增長8.03%和3.81%。海鮮出口量為410983噸,出口額為605539千萬盧比。而2005年前九個月,印度海鮮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為395911噸和56055千萬盧比。
海鮮需求日益增長,而野生捕撈業日益蕭條,使得印度水產養殖業產量和交易量急劇增長。據粗略估計,印度水產養殖業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占印度漁業出產總量和出口總額的22%和55%。到2005年止,全球水產養殖業產量總計約5900萬噸。其中,發展中國家水產養殖業產量和交易額分別占全球水產養殖業產量和交易總額的80%和50%。
他說;在全球海鮮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白色魚類在泰國和越南受到普遍歡迎。出口商對此非常謹慎。這在產業當中引起一場爭論。幾個出口商對養殖場中喜歡的產品各異。然而,出口商業感覺到成本費用日益增長,養殖業受到威脅。這威脅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
他們承認:隨著水產養殖業產量、交易量和消費量的不斷增長,水產業要求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知名度和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國際貿易環境已經收到影響,給生產商業帶來一定壓力,群眾迫切要求改變養殖方式。
印度海鮮最重要的進口市場如美國和歐洲得到養殖漁民的大力支持。2005年亞洲水產養殖業產品55%銷售到美國,歐洲從亞洲進口額也達到310億美元。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快餐的喜愛程度日益增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因多方面因素影響,產品成本也逐漸上漲。尤其是傳統的冷凍海鮮產品。而增長成本是不能被進口時場所補償的。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國內市場變得日益重要,特別是超級市場和高級百貨市場的日益涌現。
國際貿易中,除了傳統的海鮮產品,如蝦、羅非魚和鯰魚外,觀賞魚也國際貿易中也變得日益重要。然而,根據參加過不同海鮮會議的出口商稱,在其他海鮮產品交易中,中國作為一個海鮮生產商、加工商、加工再出口商和進口商對全球漁業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Thomas Kuruvilla說。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