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月19日,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的部署,總結2006年的工作,安排2007年的任務,研究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和現代漁業問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出席會議并講話。王詩成副廳長主持會議。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王守信、王瑗、紀檢組長王松、副巡視員紀家蘇等廳領導出席會議。各處室、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來自全省17市和部分縣市區海洋與漁業(主管)局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侯英民廳長總結了2006年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并對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他指出,一年來,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系統上下按照既定的目標,團結拼搏,奮發努力,不怕困難,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2006年,預計全省海洋產業產值30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5%;水產品總產量757萬噸,增長2.8%;漁業總產值1445億元,水產品產值537億元,分別增長12.4%和10.7%;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20元,增長4.4%。主要呈現五個新特點,即海洋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水產養殖業方式實現新轉變、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漁業資源修復工作成效顯著、平安海洋、平安漁業建設成效明顯。
侯英民廳長強調指出,2007年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要突出抓好六件大事:一是進一步加強海洋管理,保障資源環境持續利用。積極推進海洋與漁業規劃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海域使用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監管力度,增強海洋公益服務能力。二是努力轉變漁業增長方式,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健康養殖,重點抓好海參、對蝦、大菱鲆等10大主導品種健康養殖,力爭海參產值達到90億元,產值過30億元的養殖品種4個,過10億元的養殖品種12個。加強對30個重點縣調度,建設健康養殖示范區20處。組織實施五百萬畝標準化生態魚塘整理工程,年內計劃新開發10萬畝,整理改造30萬畝。深入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年內全省投入資金1.6億元,放流增殖水產苗種21億尾(粒)。積極推動休閑漁業發展,年內新審定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10處。三是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漁業質量安全水平。圍繞開展“漁業質量年”,不斷強化依法履行水產品質量監管責任,建立健全水產品養殖管理各項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切實抓好漁業質量安全。年內新建立省級漁業標準化基地9處、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區20處、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1處,培植2-3個國家名牌、20個山東省名牌水產品。加快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四是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漁業國際化水平。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出口貿易,積極打造優勢水產品出口產業帶,增加優勢加工出口品種,壯大一批外向型漁業龍頭企業,加快建設水產品加工示范和原料基地。積極促進遠洋漁業發展,開展國際漁業交流與合作,推進朝鮮以東海域遠洋漁業項目發展和與菲律賓的漁業合作取得重大進展。五是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推進實施漁業良種工程,新建5-8處省級原良種場,培育一批水產良種企業,提高良種覆蓋率和集約化供種水平。加強漁業科技基礎創新和應用,搞好重點研究和技術攻關,完善漁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大對新型漁民、涉海涉漁企業的培訓力度,繼續推進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六是加大執法管理力度,保障和諧新漁區建設。把2007年作為“海洋與漁業普法年”,大力宣傳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保護藍色國土”海洋監察執法和“護漁2007”漁業專項執法行動,繼續推進“文明執法窗口”建設,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隊伍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水平。著力推進“平安漁業”和現代漁業示范區建設。
會上,全省17市和部分縣市區海洋與漁業(主管)局對2006年的工作情況和2007年的工作打算進行了交流發言。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