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日韩国产另类,香蕉碰碰人人a久久动漫精品,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精品,成人在线激情视频,海外加速器试用三天

首頁 | 水產新聞 | 獨家專題 | 漁商阿里 | 漁資團購 | 水產人才 | 市場行情 | 水產技術 | 對蝦網 | 會議展會 | 水產視頻 | 水產論壇

企業推廣

  • 資訊
  • 技術
  • 產品
  • 企業
  • 招聘

搜魚高級搜索對蝦  羅非魚  金鯧魚  草魚  石斑  泥鰍  黃鱔  海參  小龍蝦  鰻魚  大閘蟹  

中國水產論壇
當前位置:首頁 > 水產新聞 > 國內新聞 > 海洋漁業 > 海洋捕撈 > 正文

浙江舟山漁業資源遭過度捕撈后的凋敝景象

發布時間:2012/1/18 9:03:38  來源:瀟湘晨報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我來說兩句(0)
旺旺好漁資電商平臺
核心提示:曾經,只需搖著小舢板,一網就可打上來200斤大黃魚;如今,大黃魚幾乎在近海絕跡。近些年來,漁船不斷升級,出海也越來越遠,但收獲依然越來越少,東極漁業島不可避免走向了凋零。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曾經,只需搖著小舢板,一網就可打上來200斤大黃魚;如今,大黃魚幾乎在近海絕跡。近些年來,漁船不斷升級,出海也越來越遠,但收獲依然越來越少,東極漁業島不可避免走向了凋零。

      黃興島上,被閑置多年、無人居住的房子隨處可見,原本近3000人的小島如今只剩下百十人居住。如果不是因為幾只鴨子和小船的存在,不會有人感覺到這里還有人居住。

  [檔案]東極

  東極,位于舟山群島最東端,即中街山列島,由廟子湖、黃興、青浜和東福山4個有人常住的大島和其他24個小島組成。其中,東極鎮政府駐廟子湖島。廟子湖海域是我國著名漁場——舟山漁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漁業是東極鎮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

  曾經,只需搖著小舢板,一網就可打上來200斤大黃魚;如今,大黃魚幾乎在近海絕跡,外海捕到的大黃魚要三四百元一斤。近些年來,漁船不斷升級,出海也越來越遠,但收獲依然越來越少,東極漁業島不可避免走向了凋零。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出海,越來越多的漁民選擇離島進城。在漁民為城里的房貸發愁時,海那邊的漁島上,幾百棟房屋被廢棄,在時光的沖刷中破落。

  “即使撈到也是不大的貨”

  元月10日,一腳踏進位于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中興路127弄的家,52歲的老漁民郁忠良倒床便睡。

  此前10天,他出海捕魚,在船上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他所在的漁船分為六股,他占兩股,是船老大,職責除了掌舵,還是總指揮——船哪天出海,往哪里開,航行多久折返漁港,誰做什么事,都由他決定。

  元旦當天,他帶著另外四位入股的漁民和自己雇用的一個伙計,出海捕魚。按照慣例,漁船在上一次捕撈回港、停靠碼頭賣掉魚后,就已經灌好柴油,買好冰塊,等待下一次出海——冰塊用來保鮮魚,柴油是漁船的動力。

  這次出海,郁忠良確定的目的地是178號海域。

  這片海域位于舟山東北方向,屬于東海中國境內。這片海域往西兩個海域,便是長江口的崇明島,往北兩個半海域則到達中韓海域共同作業區。

  郁忠良有34年捕魚經驗,他說,舟山東北方向這片海域的魚最好吃,“魚刺沒有東邊的那么硬。”

  起錨、離港。行駛10多個小時后,有人提議撒一次網。郁忠良看了看海面上密集的捕撈船,否定了這個建議,“即使能撈到一網,也都是一些不大的貨。”

  經常出海的人,會把魚說成“貨”,“貨”決定他們的收入和生活品質。

  郁忠良的漁船一直往東北方向開,途經海域,有不少漁船下網。

  到了第二天中午,郁忠良看到周圍的漁船少了很多,下令放網。

  漁網放下,很快在海水中隱沒。漁船以最低速度拖網行進。甲板上,大家都忙開了。

  所有人都希望這一網有所斬獲。郁忠良雇用的那名工人,每天工資300元。漁船要燒柴油,油價每噸8500元,一噸裝6桶,漁船每5小時要燒掉1桶。除去這些日常開支,價值60萬元的漁船每年都還要購買人身財產保險。——這些開銷,都需要從捕撈上的“貨”中支出。

  網起,魚在甲板上跳躍。沒有帶魚,沒有大黃魚,小黃魚和墨魚很少,米魚很多。米魚沒有小黃魚、大黃魚、墨魚和帶魚賣得起價。

  郁忠良沒說什么,漁船加速繼續往東北方向行進。每走4個小時,漁船撒網,3小時后起網,分揀魚,休息,再撒網……就這樣連續作業四天三夜,郁忠良看了看捕撈量,決定返航。

  “魚斗不過人,等著絕跡”

  漁船返航至東極鎮附近海域時,郁忠良和伙計們不斷朝島上張望:那是他們生長的地方。

  郁忠良是黃興島人。黃興島上,南岙、廟岙和磨里三個村寨,在西邊海岸由南往北一字排開。

  廟岙山下,兩側延伸出來的山如同一個母親的臂彎,將海灣的碼頭摟在懷中。站在碼頭觀望,一棟棟樓房沿著山坳整齊地排列而上。

  黃興島居民、67歲的黃再龍見有漁船靠岸,從屋里走了出來。

  “大部分房子都沒有人住了,有的十多年都沒有人來看過了。”黃再龍指著山坳里的樓房說。

  黃再龍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現在都搬到舟山本島的沈家門居住,他和老伴舍不得離開黃興島,依然在這里“留守”。老倆口在門前地上種了一點蔬菜,經常駕著自家小船在附近海里撈點魚蝦,日子過得很平靜。

  黃再龍家的冰箱里,有兩條黃鯧魚,兩條海鰻,這是他去年撈獲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些魚很常見,如今可難捕到了。”黃再龍說,這些魚他平時舍不得吃,到過年的時候才吃。他家正南邊,是中街山漁場。不過,漁場已經名存實亡。現在,他如果想捕魚,得到100多公里外的大西寨島附近,但是,“一網上來,收獲不到80年代的兩成”。

  住在黃興島上的,還有75歲的周大華和65歲的周大利兄弟。

  他們說,上世紀70年代捕魚,只需搖著小舢板,一網就可打上來200斤大黃魚,水產公司來收購時,價格只有幾毛錢一斤;到1980年代,大黃魚還很多,收購價格漲到了每斤幾塊錢;1990年代,大黃魚急劇減少,收購價漲到每斤幾十塊錢;近十年來,幾乎見不到大黃魚了,外海捕到的大黃魚要三四百元一斤。

  時間在向前推進,收購價在不斷上漲。與此對應的,是越來越少的收獲,以及不斷升級的漁船。

  郁忠良的父親郁永全記得,1980年代初,黃興島漁民從搖櫓換到了12馬力的機動船;1985年,島上第一次出現了80馬力的柴油木船;1990年代初,200馬力的木船出現了。

  “1996年左右,鐵船替代木船,動力達到350馬力。近3年,常見四五百馬力的捕撈船,到外海很遠的地方去捕撈了。”黃興經濟合作社社長黃壽濱說,二三十年前,大黃魚、小黃魚、墨魚、帶魚是舟山群島內海產出的四大經濟魚類,如今內海已很難見到這些魚的蹤影。

  據國家海洋局前局長孫志輝介紹,由于過度開發,目前中國可利用的灘涂和淺海已經飽和,70%的沙質海岸侵蝕嚴重,50%以上的灘涂濕地喪失,近海大部分經濟魚類已不成汛,過度捕撈、污染和生境破壞等造成了海洋生物資源日益匱乏。

  現在的廟岙海灣里,成片成片的浮標下,是一些放養的作物。周大利不再出海捕撈,他在海邊的水池里養了一些石斑魚,魚苗是從外海歸航的捕撈船上買來的,每斤60元,長5公分一條,如今養到20公分。

  “附近海域根本捕不到石斑魚了,這些石斑魚上市的話,價格不菲”,周大利說,他希望能賺一把,然后洗手上岸,不干了。

  周大利的水池附近,一艘捕魚船在海面游弋,船尾的漁網清楚可見。他抱怨說,如今捕魚“天羅地網”,“船先進了,網先進了,魚斗不過人,等著絕跡。”

  遷移潮與凋零的海島

  在黃興島南岙村,郁忠良有一棟兩層小樓,蒿草蓬生,墻已開裂。他說:“這所房子已經14年沒人住了。”

  南岙村里,無人居住的房子一共有60多棟。

  20多年前,當海島周邊的漁業資源漸現枯竭之態時,島上漁民開始考慮未來。

  “離開黃興島到沈家門去,生活便利,也許是件好事。”1996年除夕夜,郁忠良跟家人聊到了“全家搬遷”。

  他的想法是,黃興島周邊沒魚了,要捕魚還得去外海,而從外海捕的魚必須到舟山本島漁港交易,既然如此,干脆搬到本島漁港附近居住,一舉兩得——生產生活都節省不少成本。

  23歲的戴航杰如今也在舟山市區定居。他原是青浜島人,他說,青浜島離舟山本島近百公里,每晚12點就停電,學校教學質量一般,沒有大醫院,所有生活物資都要從舟山本島運過去。“那根本不是年輕人想住的地方。”

  1990年代開始,舟山實施“小島遷,大島建”戰略,舟山群島中的許多小島開始出現遷移潮——許多小島的居民開始搬離,到舟山市區定居。

  “舟山‘小島遷,大島建’戰略是與資源下降趨勢配套的。不遷,靠海吃海的漁民吃什么?生活質量會不會下降?”黃壽濱說。

  1997年,郁忠良在中興路租了一個房子,正式告別黃興島。

  那一年,黃興島上的一半居民都遷到沈家門等地定居,郁忠良的兩層小樓也從此孤零零在寒風中破敗。

  此后四年間,其余的居民也陸續撤離黃興島,只剩下百十來個60歲以上的老人留守故土,不愿離去。

  2002年,戴航杰隨父母從青浜島遷入舟山市區,成為最后一批青浜離島家庭。其父戴友誼將多年積蓄3萬元拿出來,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價格,貸款買下一套70平方米的商品房。

  郁忠良則直到2009年才買下中興路127弄的房子。他的父親郁永全,目前只能寄身于中興路邊的一個車庫。

  與此同時,在海那邊的黃興島和青浜島上,幾百棟房屋被廢棄,在時光的流逝中一天天敗落。

  老漁民的無奈與堅守

  郁忠良說,他買房花了33萬元,首付15萬元里,有10萬是借的。如今,他每月要還貸1800元,“必須出海捕魚,否則就還不起房貸。”

  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是舟山漁場的休漁期。對于郁忠良來說,休漁期過后的10月和11月份,是捕魚的最好季節,“一年就靠這兩個月賺3到4萬元。夏季太熱人易中暑,其他時節魚群不活躍,都不是出海捕撈的好時候。”

  戴航杰初中畢業后,戴友誼希望兒子在海上更能“游刃有余”,于是送他去了舟山的航海學院,“準備將來做海員”。戴航杰說,父親給他取名“航杰”,看得出其中含義非同一般。

  2010年夏,戴航杰跟隨父親出海。走了400海里后,他被迫搭乘折返的漁船回到岸上。戴航杰形容那次“死過一回”,嘔吐、吃爛菜幫子,腹瀉,整個人都虛脫了。

  為了不做海員,戴航杰跟父母大吵了一場。去年,他航海學院畢業后,父親沒要求他去船上工作,而是讓他在青浜經濟合作社上班,無需出海,月薪不到兩千元。而戴友誼,也于去年轉行到一家制冰廠上班,不再出海捕魚。

  子不承父業,在東極鎮已成趨勢。“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還有一部分人繼承父親的事業出海捕魚;80年代的基本改行,不再從事捕撈了。”黃壽濱說。

  為了買房子,郁忠良有時不得不帶兒子郁文軍出海捕魚。兒子17歲那年,郁忠良第一次帶著他出海。郁文軍未能完全適應海上顛簸,在海上“脫了一層皮”。

  7年后,郁忠良決定不再讓兒子出海,把他送進一個廚師學校學廚藝。畢業后,郁文軍順利在舟山一家酒店找到工作,月薪3000元。

  兒子可以做廚師,但郁忠良除了捕魚,沒有其他技術,生存的壓力要求他不斷出海。12日,他決定再次出海,干農歷新年前最后一把。

  這一次,他想到更遠的166號海域去,那里靠近中韓水域邊界,鮮有舟山漁船出入,“這或許是今年最后一次大豐收。”

    
   

編輯:羅詩吟 訪問人次:3447 關鍵字:捕撈,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發表評論
用戶昵稱:

評論內容:
滑動完成驗證:
 

品牌推廣

咨詢:0779-2029779

第十七屆農聘中國水產人才網絡招聘會

農聘-水產人才網

獵弧英雄

蝦青素

強肝

手機版水產門戶網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水產前沿廣告

海洋與漁業

圖文推薦

更多

最新海洋捕撈

更多

紅法活體蝦青素

今日要聞

更多

熱點推薦

更多

關于我們 | 企業推廣

會員服務 | 網站動態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付款方式 | 網站地圖

服務專線:0779-2029779

傳  真:0779-2030003

郵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響力的水產網站--水產門戶網

廣西南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桂ICP備11001749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桂B2-20050073

X

中國水產門戶網微信平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