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蘄春縣水產養殖戶李友勝12年來一門心思搞水產養殖,如今因地制宜,找準適合的魚種,養殖鯪魚小有收獲。
2000年,他在赤東鎮野塘咀村一組邊包下52畝魚塘,輪養“四大家魚”。然而,因為養殖技術欠缺,連續2年都虧本。
由于鯪魚飼料來源廣、適應較肥水體環境、抗病力較強、群體產量高,能吃去水底的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被稱為池塘的“清道夫”。赤東鎮野塘咀村與周邊交通聯系密切,水好,土質好,“只要水好,看準時機,一定有搞頭。”他由此悟出選擇魚的品種對于養殖成功的重要性。2003年,他第一次嘗到了收獲的滋味。
去年以來,魚價長時間維持在每公斤8元左右的高位。李友勝打算在現有52畝魚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蘄春縣赤東鎮野塘咀村支部書記曹其紅說,李友勝是該村有名的養魚專業戶,他養殖的鯪魚非常成功。每畝產量達到350公斤,產量和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