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紅石崖附近海灘,冰面已經開始融化。
氣溫回升,海冰消融,養殖戶和漁民都開始做好開海的準備。2月18日,記者在膠州灣探訪看到,養殖戶已經開始挖土修壩,準備早一點為養殖池充上水;今冬海冰對蛤蜊、海蠣子等貝類養殖影響較大,養殖戶稱這些海鮮都被凍得不長了。漁民也開始維修船只,計劃過了農歷二月二,天氣再暖些就出海。記者了解到,當前市面上銷售的海鮮價格仍比較高,市民想吃便宜海鮮還需再等些時日。
海冰大面積消融 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紅石崖碼頭,十多艘漁船停放在淺灘上,附近幾名養殖戶正在干活。從海灘上放眼望過去,仍舊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海冰,但已經能看到融化的跡象 。記者試探著踩著冰面往海里走,海冰明顯軟了,已經開始融化,一腳踩下去就有海水滲出來能逐漸漫過鞋子。
隨后,記者又趕到紅石崖邵家社區的海灘上,2月7日記者曾來過這里,當時這里是大面積的海冰,白茫茫的一片,靠近海岸的冰層30多厘米厚,整個冰凍區域大約離海岸至少500多米。這一次記者看到,只有零星冰跡,大片淺灘暴露在陽光下 ,淺灘上的海草都露出來了,遠處的海面上已不見冰。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海冰監測員郭振平告訴記者,近期氣溫回升,原來在淺灘上、河道入海口上出現的大面積海冰都已經消融,只有局部區域稍厚的海冰還沒全部融化掉,過兩天氣溫回升,這些海冰也會消失了。
修壩準備早點放海水 紅石崖碼頭早已廢棄不用,如今成了養殖戶的地盤。60多歲的老管一家在這里承包了池子養殖蝦蟹,他們一家人正忙活著清理養殖池,為下一季蝦蟹做準備。“我們雇了挖掘機把池子清出來,還把壩壘了壘。冰化了,我們就可以放海水進來了。”
邵家社區的養殖戶邵朱連家也忙著挖土修壩。“這幾天冰化得差不多了,一漲潮海水就能上來。現在要抓緊把壩修結實些,等到農歷二月初一、初二漲大潮的時候,就開閘放水。水肥才能讓蝦蟹吃得飽長得好,放苗可能要等到水溫升至17℃左右。
蛤蜊凍得都不長了 受海冰影響較大的當屬蛤蜊和海蠣子,王先生就在碼頭附近的海里養殖蛤蜊和海蠣子,海水被凍住后,他沒法駕駛漁船去查看養殖場的情況,只能望著海冰干著急。
“今年天氣冷得晚,溫度也低,往年這個時候早就很暖和了,冰也化了,蛤蜊早就開始長個兒了。”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春寒,冷的時間比往年晚了半個多月,凍得蛤蜊都不長了。海冰恰好覆蓋住養殖場,冰層下面會吸附住一片蛤蜊,退潮時,蛤蜊就隨著海冰被帶走了,真是心疼。“現在蛤蜊和海蠣子還在冰面下,損失肯定很大。”
“我早就修好了漁船,等冰化了得趕緊去看看養殖場的情況。”王先生說,海冰對船體有侵蝕,一些零件也有可能銹蝕了,出海前漁船得維修。
想吃便宜海鮮再等等 在紅石崖街道一處市場上,有幾個叫賣海鮮的攤點,記者看到只有蛤蜊、海虹、扇貝等幾類小海鮮。“蛤蜊便宜賣,15塊錢兩斤,你看多肥。”攤主何女士告訴記者,這都是從大連運過來的海貨,本地的蛤蜊都很瘦,今年天冷產量低,貨不好進。
在沙子口漁港里,海鮮的價格高得離譜,蝦每斤近 30元,鯧魚每斤六七十元,當地刀魚的價格更是高達170多元。在田家花園農貿市場,海鮮攤點上種類也很少,蛤蜊賣到了10元錢一斤。攤主分析說,現在是休漁期,很多漁船都還沒有開工,海里打撈上來的東西本來就少,加上海冰的影響,海貨量少了,價格就高了。
在沙子口漁港里,“船老大”曲寶順說:“雖說早出去一天都會有收獲,可現在水溫低,魚兒多在深海,小船去不了遠地方,不如再等等看。可能要等到農歷二月二之后再出海,那時海鮮的價格可能就降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