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羊山后村村民培育的海參苗種。 |
從2002年的一名小養殖戶,到如今擁有3個養殖工廠加一個池塘,并已經注冊水產種苗公司,即墨市豐城鎮的吳祥瑞用了10年的時間,從普通的養殖戶發展成為養殖大亨,養殖范圍也從梭子蟹和對蝦發展到海參以及大菱鲆。同樣是 10年的時間,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的羊山后村,也從落后的小漁村發展成為海參育苗專業村。吳祥瑞和羊山后村的村民都感慨受益于政府政策的引導以及技術的支持。
吳祥瑞10年里變身養殖大亨
近日,記者來到豐城鎮芝坊村,遠遠看到一座三層小洋樓屹立在成排的廠房前,那便是吳祥瑞的養殖工廠。據了解,早在2006年,吳祥瑞便成立了青島祥瑞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目前養殖規模有1500立方水體的海參苗種、3000立方水體的梭子蟹苗種、5000余平方米的大菱鲆以及300畝的池塘。
吳祥瑞說,他從1997年開始從事對蝦買賣,“那時候一年能掙3萬元左右,正是通過對蝦的買賣,我才發現了漁業養殖的潛力”。2000年左右,吳祥瑞發現豐城鎮有大面積的灘涂,但是從事苗種養殖的人特別少,而養殖戶對梭子蟹苗種的需求量又很大 ,當地買不到便去日照購買,既不方便還增加養殖成本。
“在對市場進行分析考察后,2002年的時候,我用自己做生意時攢下的錢建了第一個1500立方水體的工廠,養的是梭子蟹和對蝦的苗種。我很清楚地記得,2003年4月份至6月份,我賣出了第一批梭子蟹苗種,銷量有200多斤。因為梭子蟹苗種有季節性,所以其他時間就培育對蝦苗種。”吳祥瑞說道。即墨市豐城鎮政府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吳祥瑞邁出了這一步,才帶動了整個豐城鎮梭子蟹養殖的發展。
羊山后村轉型后家家買上小轎車
在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的羊山后村記者看到,村子東南角靠海的地方建了大量的海參苗種育苗大棚。據該村的村支部書記李朝陽介紹,羊山后村共有680戶村民,其中 70%從事海參育苗業,村民也因此過上了好日子 ,“基本上每個養殖戶家都有小轎車,有的還不止一輛”。
據了解,羊山后村村民從2002年開始從事海參育苗行業,在此之前村民大多靠打魚為生。
李朝陽說,2002年,政府號召漁民轉產轉業,從事海參育苗行業,“一開始不好發動,2002年只有20戶漁民轉了型,而且規模也比較小。后來村民看到海參育苗比打魚效益好,而且人身安全比較有保障,所以就紛紛效仿。現在我們村有70% 村民搞海參育苗,全村共有300多個育苗場,其他的30%村民也是服務于這個行業,比如餐飲、餌料和運輸等”。
記者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該局每年都會舉辦學習班、養殖技術培訓班等,為養殖戶“充電”。此外,技術人員還經常入戶指導,養殖戶遇到相關問題都可以當場得到解答。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