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農業部發布《關于促進遠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在“十二五”及未來一段時期進一步促進我國遠洋漁業發展。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政府力推遠洋漁業發展短期內對相關產業裨益并不明顯,戰略意義更大。
農業部提出,要優化遠洋漁業布局,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以及開發南極海洋漁業資源。多年從事海洋漁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海洋漁業主要分為過洋性漁業以及大洋性漁業,過洋性漁業主要是在其他國家海域購買魚類資源,不過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減少,很多國家減少了對我國漁業資源的配額;而大洋性漁業資源主要是在公海捕撈魚類資源,由一些海洋漁業組織分配配額。因我國進入遠洋漁業較晚,很多資源主要被其他國家占據,能夠分配到的資源很少,因此遠洋漁業受到配額影響,短期內發展空間并不大。
正因此,國家亟須推動遠洋漁業發展,提高遠洋漁業技術及話語權,在遠洋漁業資源分配中獲得更大配額。
目前,我國遠洋漁業受到消費習慣以及產量的影響,正面臨困境。相關專家告訴記者,遠洋漁業主要的兩種產品分別為金槍魚和魷魚,金槍魚由于價格高昂,一直以來都是銷往美國、日本等地,國內消費金槍魚的量很少,也沒有形成消費金槍魚的氛圍。而魷魚由于國內沿海地區近年來產量過剩,遠洋漁業捕撈的魷魚在國內的銷售也面臨困難,價格也從最高時期的1.8萬元/噸降到目前7000元/噸。
不過,這一狀況也正在改變。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告訴記者,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金槍魚逐漸開始受歡迎,一些遠洋漁業公司也開始獲利。獲益于金槍魚產銷量的提升,主要從事遠洋漁業的開創國際(600097.SH)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達到6950萬元,同比增長50倍,一改去年利潤僅有百萬元的困境。
而遠洋漁業存在另一個問題則是遠洋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范守霖告訴記者,我國從1984年開始發展遠洋漁業,而遠洋漁船的更新換代周期大約20年,目前很多漁船已經非常老舊,技術裝備亟待提高,由于遠洋漁業涉及到遠洋船舶及裝備設計制造、水產品冷藏加工和物流等多個環節,因此,農業部力推遠洋漁業發展對于我國未來遠洋捕撈技術也有很大幫助。
目前,遠洋漁業年產量近100萬噸,遠低于我國海洋漁業每年2000萬噸的產量,更低于我國每年5000萬噸的水產品產量。在我國漁業中的占比還很小,因此,發展遠洋漁業仍需要政府大力推動,包括提供技術扶持、補貼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