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同安輕工食品工業(yè)園,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廠房近日正拔地而起,不遠處時時可見穿梭的車輛和忙碌的工人。廈門東海洋水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育榮告訴記者,眼前投建的是“億元海洋生物工程項目”,去年5月開始動工,總投資1.65億元,已經列入國家海洋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區(qū)域示范項目。明年上半年建成后,這里將成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真章精加工產品出口基地之一。
廈門東海洋水產品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yè),生產真章切片、真章切段、真章串、真章魚丸四大類80多個品種的海洋產品,年出口真章系列產品至少3000噸,創(chuàng)匯達到2000萬美元以上。該公司利用膜分離技術從章魚下腳料中提取天然牛磺酸技術,屬于國內首創(chuàng),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填補了我國水產行業(yè)的空白。
“老水產”的新眼光
張育榮是個“老水產”,有近50年豐富的水產養(yǎng)殖、加工、研發(fā)經驗。他退休前曾在廈門多家外貿公司工作,把水產品推銷到日本、美國、歐盟、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選擇真章加工項目,張育榮曾經歷一番深思熟慮。數年前,張育榮率公司業(yè)務骨干到日本進行商務考察,發(fā)現日本大型超市出售的真章系列產品,品種豐富且價格不菲。在福建有許多人不熟悉這一品種,通稱為章魚,僅以粗加工低價出口。而事實上,全世界海域共生長著142種章魚,真章是其中一種,學名為真蛸。全球盛產真章的地區(qū)有兩處:西北非摩洛哥海域,年產10萬噸左右;我國的福建沿海,年產l萬噸以上。對真章作深加工處理,當時國內基本上還無人問津。
張育榮還了解到:真章富含抗疲勞、抗衰老、降血壓及軟化血管的多種人類長壽保健因子,深受保健市場青睞,尤其在日本幾乎到了舉國喜食的程度。真章體內的天然牛磺酸,是牛黃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生理、藥理功能,廣泛應用在醫(yī)藥、食品等行業(yè),并且是附加值極高的食品飲料添加劑。為此,張育榮自籌資金2000萬元,啟動真章深加工項目。
下腳料里挖“寶藏”
一天傍晚,有位車間員工請示張育榮,說想帶點廠里丟棄的章魚內臟等下腳料回去喂貓。“貓會吃這些東西嗎?”張育榮有點納悶。“會吃啊。原來無精打采的貓吃了這東西,眼睛特別亮,精神也好多了。”這位員工家里養(yǎng)了好幾只貓。
在進行章魚精加工過程中,每年要產生內臟、尾尖、眼窩等下腳料至少3000噸。為處理這些下腳料,公司沒少費心思,因此,張育榮回答得很干脆:“你要多少拿多少吧。”不過,員工走后,張育榮卻琢磨開了:下腳料里有什么成分呢?是不是有被忽視的“寶藏”?若能合理利用,既避免資源浪費,又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可謂一舉兩得。
他把下腳料送到廣州,相關機構給出的檢測報告很是鼓舞人心:下腳料里牛磺酸含量高達1030mg/l00g(約1%),有的高達1950mg/l00g(約2%),是所有水產品中天然牛磺酸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里,國內外牛磺酸的市場來源主要為化工合成法生產,但此法得到的牛磺酸因化學原料等雜質殘留而存在一定毒性,日漸受冷落。國際市場因而對天然提取的“綠色”牛磺酸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球每年需求牛磺酸達3萬噸以上。
“從動物體內尤其是從海洋水產品中提取天然牛磺酸,無疑是一個商機!”為此,張育榮牽頭在公司內成立科研小組,開始長達五年的科研攻關。在苦苦探索過程中,張育榮偶然得知:國外水產品深加工行業(yè)已成功運用膜分離物理法技術,從海產品中提取出天然牛磺酸。是引進“拿來”,還是繼續(xù)研發(fā)?張育榮決定放手一搏,走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研發(fā)之路,爭取掌握天然牛磺酸提取這一核心新技術。
從成分復雜的真章下腳料中提取牛磺酸,其核心技術是分離與結晶純化工藝。張育榮帶著科研小組成員拜訪了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和廈門老科協(xié)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反復查閱相關資料,經過兩年的反復試驗和長達三年的提純、優(yōu)化中試,終于自行設計出一套膜分離裝置設備。
這套設備工藝流程操作簡單、速度快、價值高、無環(huán)境污染,其提取的天然牛磺酸純度高達99.54%以上,優(yōu)于國家標準,甚至超過日本天然品標準。這一科研成果得到轉化以后,每年可生產超過30噸純天然牛磺酸,出口創(chuàng)匯至少在千萬美元,產值近1億元,成為我國水產行業(yè)新的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