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湖南日報消息,春節前夕,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涔天河大閘蟹”養殖場。高個,濃眉大眼的尹紅成手腳麻利地捆扎個頭比陽澄湖大閘蟹還大,活蹦亂爬的大閘蟹。
今年41歲的江蘇鹽城人尹紅成是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女婿。之前,開過海鮮連鎖店,在家鄉養過8年大閘蟹。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尹紅成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瑤山養大閘蟹。
沒有先例
2012年春節,尹紅成與愛人回江華拜年。在江華的一個多月里,他留心看了幾十口水塘,檢測水質、測量水溫、搞市場調查。中途還返回鹽城市帶來陽澄湖大閘蟹苗試養。
聽到他的決定,妻子“氣不打一處來”:“在瑤山養大閘蟹沒有先例。萬一失敗,我們一家人喝西北風?”
尹紅成決心已定:“江華的水質、氣候應該適合養大閘蟹。我們先試養一百畝,然后再擴大規模。”
不久,他動員全家人搬到江華。在沱江、界牌鎮等地承包水塘,聘請員工挖泥、圍欄、進蟹苗,到縣工商局注冊了“涔天河大閘蟹”商標。
獨創“大瑤山養蟹法”
盡管有8年的養蟹經歷,但畢竟是在有海洋、灘涂資源的江蘇鹽城。與地處內陸丘陵地帶的江華大瑤山如隔兩重天。
尹紅成把家安在水塘邊,除了進餌料、物品,一天24小時就是圍著水塘轉,生怕哪個環節出了疏漏。去年9月中旬一天凌晨,尹紅成把籠子沉入水塘后,因疲倦打起盹來。醒來一看,大閘蟹越過圍欄一處破洞,爬滿了池塘外50米長的水溝。尹紅成趕緊叫來工人,把大閘蟹一個個“請回”水塘。
為防止餌料過剩影響水質和導致蟹苗不適,他采取24小時分餐投喂餌料的辦法,并在餌料中添加本地大蒜提高閘蟹抗病能力,逐漸掌握了投喂餌料的時間和用量。他試著加放水、潑灑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用生石灰等防治細菌性病害發生。他加強水草培植和管護,創造大閘蟹順利脫殼的良好水體生態環境。進而形成了獨特的“大瑤山養蟹法”,養出了與陽澄湖大閘蟹相媲美的“涔天河大閘蟹”。當年,產出大閘蟹1萬公斤,獲純利40萬元。
組建專業養殖合作社
尹紅成想,帶動更多的瑤胞致富,才是自己的初衷。于是,他組建了大閘蟹專業養殖合作社,成為了瑤山“蟹會長”。
尹紅成養殖大閘蟹成功后,以自己的養殖基地為課堂,毫不保留地向慕名而來的人們傳授“大瑤山養蟹法”,先后免費培訓本縣和鄰近縣農民300多人次。
通過向養殖戶提供技術、蟹苗、餌料,負責回收,發展“公司+農戶”產業化養殖。他已與50多戶農戶簽訂了訂單合同,養殖水面2000畝以上。
江華縣東田鎮牛山村村民毛興滿,已經跟著尹紅成學習養蟹半年多時間。今年與尹紅成簽訂了養殖50畝大閘蟹的訂單合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