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鱈魚、沙丁魚、金槍魚……如今在城市大賣場的海鮮檔,有很多遠洋捕撈的魚蝦。據統計,我省的遠洋船隊每年運回的鮮活水產品近10萬噸,大大豐富了我省及國內水產品市場。
不得不遠航
20年來,我省遠洋漁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已成為遠洋漁業大省。作業區域由最初的西非海域擴展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具有300多艘漁船的遠洋漁業隊伍,年產量20多萬噸(一半賣給海外市場),年產值20多億元,遠洋漁船數量、產量等均居全國前列。
我們的遠洋漁業,也是被逼出來的。我國的近海資源在長期開發之后,盡管經過了長時間的保護和恢復,但目前依然沒有根本上的好轉,國內捕撈業處于一種“僧多粥少”的局面,并且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遠洋漁業的發展,不但緩解了我省近海漁業資源的壓力,而且拉動了省內漁船修造、水產品加工、漁港貿易等相關產業發展,為3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據了解,在正常年份,投資遠洋漁業生產一般3至5年即可全部收回投資。如朝鮮以東海域遠洋漁業項目,作業時間兩個多月,一只船產量一般在400噸左右,產值近400萬元,純利潤可達100萬元,2年即可收回投資,因此,發展遠洋漁業對國內捕撈企業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2億噸魚待捕撈
現代人類越來越重視海洋漁業產品。據美國國際食品政策研究學會和世界漁業中心提交的《2020年世界漁業展望》報告,到2020年,世界水產品的總消費量預計將達到1.278億噸,其中發展中國家的消費量增幅高達57%。遠洋漁產品遠離近海,污染程度輕,更受消費者歡迎。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世界海洋漁業資源可捕量的總體估價是,魚類2億噸,甲殼類230萬噸。即使不考慮南極磷蝦,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捕量也要比目前的漁獲量高出2倍以上。因此,在今后較長的時期內,遠洋漁業仍將有條件持續發展。
據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介紹,由于遠洋漁業工作條件艱苦、風險大、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等原因,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遠洋漁業處于萎縮狀態,這恰恰給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我省現有1.4萬艘海洋捕魚船、近20萬漁民,這是一些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另外,我省造船力量雄厚,漁船和船用機械、配件和網具等物資80%由省內制造供應,價格大大低于國外。這為我省參與國際遠洋漁業生產競爭創造了極具潛力的利潤空間。
目前全省擁有造船企業近百家,黃海造船廠建造的超低溫金槍魚釣船、大型專業魷魚釣船,威海西港船廠建造的冷海水玻璃鋼金槍魚釣船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且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國家級漁業研究機構設在山東,為我省發展遠洋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侯英民說,發展遠洋漁業不僅有利于減輕近海資源壓力,而且對于保護和爭取海洋漁業權益、拓展我省漁業發展的空間,參與國際經濟循環,都有著重要意義。
培養我們的船長
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劉元林告訴記者,遠洋漁業生產是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大洋性公海生產,但現在一些企業的船長、船員,只有少數人可以使用外語進行簡單的交流。一些小企業特別是鄉、村級漁業企業,遠洋船員占全省總額的80%多,但船員90%左右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雇用的外地船員中大多數僅具有小學文化程度,因此,一些遠洋漁業企業不得不高薪聘用韓國、我國臺灣的船長,有的漁船外籍船長一人就拿走了該船三分之一的收益。
目前,遠洋漁船走出國門以后沒有統一的指揮機構,加油、卸貨、銷售、運輸甚至兌匯等一系列產前、產后供銷經營活動,幾乎全靠外商或臺商代理,每年代理商從我省遠洋漁業公司拿走的純利約上百萬美元。
遠洋漁業投資大,建造一艘普通的魷魚釣船就需2000萬至3000萬元。我省目前的300多艘遠洋漁船,大多設備老化,近30%的漁船需要更新,70%的遠洋魷魚釣船由拖網船改裝而成,20%左右是從韓國、日本購進的“二手船”。船況差、設備陳舊,單船產量不及韓國和臺灣漁船的一半。由于整體裝備水平與國際上遠洋漁船相比差距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省遠洋漁業的效益。
遠洋捕撈,期待走得更好更遠。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