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從緬因州到Gloucester海域的紅潮已經阻止了藍蚌的捕撈,并且本周蛤類捕撈也會因此受限。
在過去的幾年,紅潮現象使美國蛤類供應短缺,進而推動進口蛤價格上漲。紅潮期間,每磅軟殼蛤的價格上漲了近1美元,達到每磅5美元。
盡管紅潮不會引起貝類減產,但是卻能導致藻類在貝類肉體中沉積,人類食用會引起中毒,甚至暫時性癱瘓。
馬薩諸塞州漁業部生物學家DavidRoach稱:“藍蚌屬敏感性動物,對蚌類檢測首先要檢查最為敏感的藍蚌,蛤位于其后。在這一周內我們都會嚴密檢測紅潮帶來的危害。
去年,因為出現紅潮,月亮蝸牛也被禁止收獲。但是無論是藍蚌還是月亮蝸牛都沒有引起當地商業部門的關注,相反禁捕政策卻給當地娛樂性收獲帶來了不便。
紅潮每年都會發生,爆發的嚴重性主要依賴于緬因州北部藻類包囊的大小和位置,紅潮爆發期間細菌進入海洋的程度。已經證實藻類包囊在寒冷的冬季潛入海底,等到條件事宜才開始浮出水面,泛濫成災。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