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香港水域由去年12月31日起禁止拖網捕撈。香港《大公報》圖片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前與市民分享少年時代吃紅衫魚心得。而當地昔日大量供應的紅衫魚已因濫捕,產量急降。該報記者走訪了西營盤街市,發現除紅衫魚外,還有多近20種廉價海魚,同步入逐漸消失之中,漁業資源枯竭敲響警鐘。
特首梁振英少年時買魚的西營盤街市仍然存在,但如今魚價大漲。“大條一點的海魚每斤幾十元(港幣 下同),唯有挑細條的買,但即使小魚,種類也少了。”街坊黃先生邊在魚檔挑魚邊說。過往五元一盤、三元一碟的獅頭魚、瓜核鯧近年都難得一見,就算有得賣,動輒15至20元。
黃先生光顧該魚檔多年,與老板陳先生老友鬼鬼,陳聞言插口說:“數年前每逢南海休漁期過后,會有許多英鯧、白鯧供應,近兩年連鯧魚都少了,魚種魚量都買少見少,價錢自然貴啦。”
“以前平價海魚三數元有交易,如今下價魚也要40、50元1斤。”陳先生慨嘆說,海魚價錢愈來愈貴,令顧客減少。
買了一條紅衫的黃先生說:“家人愛吃海魚,紅衫最常吃,用來做湯最好味,只要夠新鮮,不用太多配料,已能做到湯甜魚鮮。”
像特首所說,他少年時“個半一條”的廉價紅衫魚,如今已因“食之者眾、生之者寡”,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入紅色警戒“避免食用”類別。
退休人士梁太慨嘆:魚價“貴到都不知點買什么。”梁太父親愛吃海魚,她回想20多年前一家人吃父親烹煮的海魚,“兄弟姊妹總是搶吃爸爸煮的‘酥炸黃花魚’。”現時街市所售的多是養殖海魚,野生黃花更被賣到天價,梁太記得兒時的黃花“一點都不貴”。
俗語有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廉價海魚曾是香港普羅家庭飯桌上的常菜,但今日要餐餐吃海魚,絕非易事,“往往有錢買不到”。在渣華道街市賣魚20多年的余先生坦言:“像鳳尾魚的小魚,價錢不貴,近一、兩年已幾乎絕跡。”
除鳳尾魚,不少曾是家庭常吃的海魚都陷入漁獲銳減及售價暴升的狀況。余先生補充:“撻沙以前每斤四、五元,現在已接近100元一斤,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木棉魚(俗稱大眼雞)在過去是全年有售的廉價海魚,因肉質粗糙,富貴人家不屑食用,但近年的售價每斤至少85元,難怪經濟環境稍差的家庭都甚少有機會食海魚。”
漁業資源在過分捕撈下日漸枯竭,漁民在收獲減少下為求生計,連小魚也不放過。就記者在街市所見,僅長四吋(英寸)的馬頭魚、手掌大的白鯧也被撈起。未成長的小魚已葬身人腹,如此惡性循環,勢必令漁業資源進一步收縮。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