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他成功地研制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益的石斑魚養殖技術;通過將自身掌握的技術與農民的需要緊密結合,指導我縣西部山區農民建立了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幫助農民增產增收;通過在與農民“抱團”謀發展的同時,他也開創了一片屬于自己的科技創業天地,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和夢想。
他,就是被黃沙腰鎮養殖戶親切地稱為石斑魚“郎中”的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頡志剛,現為省派黃沙腰鎮科技特派員。
作為一種經濟型魚類,石斑魚對成長環境的要求很苛刻。由于近年來水域污染加重,其數量迅速減少,市場供需失衡使其價格不斷上升。自2010年擔任黃沙腰鎮科技特派員以來,頡志剛便擔負著艱巨的任務:實現石斑魚增產,幫助養殖戶創收。
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一種高致病性寄生蟲病害成為黃沙腰鎮石斑魚養殖戶的夢魘——連續幾年當中每年有80%的魚苗和商品魚都死于此病,請來眾多專家均無法救治,給合作社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于是,頡志剛頂著巨大壓力,帶領他的研究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僅在遂昌九龍茂源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頡志剛就用自制中草藥為其挽回近百萬元的經濟損失。“此類蟲害一直是水產界世界性難題,要是發生在前幾年,這些魚兒只能‘坐以待斃’了。”頡志剛說,自制中草藥只是他科研成果的一部分,通過近年來的努力,他的研究已使魚苗成活率從30%提高到80%。
每年的6月至8月是石斑魚的產卵期,也是頡志剛最忙的時候,連續3年暑假,他都是在黃沙腰陪著魚兒度過的。在養殖基地與員工同吃同住幾個月,頡志剛手把手傳授養殖技術,針對日常消毒、病害控制、飼料投喂方法等方面進行詳細講授,顯著提高了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
從小規模的基地育苗走向規模較大的工廠化育苗,逐步實現石斑魚育苗的標準化和專業化是頡志剛一直以來的目標。通過他不斷的努力,黃沙腰鎮已建立了浙江省最大的石斑魚生態養殖基地。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研究,讓農民享受到鄉村生態經濟和農家經濟所帶來的成果,同時也希望自己能為漁業產業技術創新出一份力。”顯然,頡志剛一直行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