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和螃蟹是美國東部大西洋沿岸地區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很多人經常在河口處下網捕捉獵物,美國康涅狄格州居民史蒂夫•哈奇和叔叔羅伯特·格林日前首次在當地河中逮到一只頗為奇特的“藍色龍蝦”。由于這只體重接近0.8公斤的大龍蝦穿著罕見的藍色“盔甲”,因此最終擺脫了成為人們盤中美味的“宿命”。據悉,這支藍龍蝦很可能是某種極其罕見的基因突變的結果。
這只藍龍蝦現在已經被送到水族館進行研究,并且最終將在一所小學的教室內度過它的后半生,從而成為孩子們學習生物的“活教具”。當地水族館負責人宣稱,大約300萬只龍蝦中才會出現1只是純藍色的“異類”,但這種現象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而不是外界環境改變(比如污染)造成的。算上剛剛落網的這只藍龍蝦,水族館內飼養的藍龍蝦數量增至3只。據介紹,某種蛋白過量是龍蝦外殼變色的原因。
一位專門烹制龍蝦大餐的廚師介紹說,如果將藍龍蝦和它們的那些紅色同伴一道送進蒸鍋的話,它們也會很快變成“經典”的紅色。這樣,人們就根本無法從“熟龍蝦”的顏色和味道上判斷出它是否曾穿過“與眾不同的藍袍子”了。這位廚師還介紹,美國人在烹調龍蝦的時候,最喜歡將其“活著扔到開水鍋里煮熟”,有些動物保護組織因此批評大家在一飽口福的時候“太殘忍和頗具虐待色彩”。
不過,一項由挪威奧斯陸大學生物學家開展的調查卻發現,龍蝦可能“不會感覺到疼”,因此活龍蝦即便是被投入沸騰的開水后也不會覺得“有多痛苦”。龍蝦的神經系統非常原始,因此別看其身材不小,但智力水平和昆蟲差不多。盡管龍蝦可根據不同的刺激水平產生各類應激反應(比如在開水鍋里不斷掙扎),但這僅僅可能是一種所謂的“躲避機制”,而不是動物本身感覺到異常痛苦的結果。
此外,美國康涅迪格州還傳來過有關龍蝦“死而復生”的趣聞。比如,當地水產公司稱,部分采取傳統速凍保鮮法處理后的龍蝦竟然能在解凍后“復活”,從而為內陸地區的食客們奉獻上了“最新鮮的海貨”。從錄像上看,幾只鮮活的大龍蝦在經過零下40度低溫考驗數分鐘后,依然能“瀟灑自如”地在水中四處游動。在總共200只接受處理的龍蝦中,有12只能在經過一整夜的“低溫冬眠”后醒過來。
在龍蝦被速凍前,先要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放養一段時間。這樣,活龍蝦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將大 大降低,隨后再把這種龍蝦浸泡在—40度的海水中“速凍”。由于整個冰凍過程幾乎在轉眼間完成,因此龍蝦體內肌肉組織來不及形成破壞性的結晶現象就迅速通過冰點這個“危險地段”。這或許是少數冰凍龍蝦能僥幸“死而復生”的原因。然而在溫水解凍過程中龍蝦是怎么復蘇又闖過冰點的,仍是個未解之謎。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