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川:澳華如何逆襲上位
發布時間:2014/8/20 8:47:18 來源:中國水產頻道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華集團(以下簡稱“澳華”)的水產料還能否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年中的時候拷問這個問題似乎還有些為時過早,但基于水產行業的慣性發展,大體可以對全年做出預判。澳華董事長王平川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要:澳華擴張中始終以產品先行,處處揮舞“羅非26”、“草魚28”和“蝦安康、豬安康”這三板斧。目前來看,戰術簡單而有效。
澳華集團(以下簡稱“澳華”)的水產料還能否延續去年的增長勢頭?年中的時候拷問這個問題似乎還有些為時過早,但基于水產行業的慣性發展,大體可以對全年做出預判。澳華董事長王平川給出的答案是,膨化料產量預估為16萬噸,蝦料達到9萬噸,同比增長70%。
如此,澳華水產料可能再次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過去的一年里,澳華已有所展示——膨化魚料銷量增長100%以上,沉水魚料增長50%,蝦料增長35%。不過也需要看到,在水產料領域,澳華仍扮演追隨者的角色。追隨市場的過程中,王平川坦言澳華交了很多學費,但多年的探索和沉淀后,澳華已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思路。具體操作上始終以產品先行,處處揮舞“羅非26”、“草魚28”和“蝦安康、豬安康”這三板斧。目前來看,戰術簡單而有效。在此之前,澳華有上百個飼料品種混跡于市場,銷量卻難以提升。
澳華究竟是如何逆轉頹勢?7月18日,在廣西澳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膨化線投產慶典上,回顧往昔,王平川向筆者坦露澳華轉型發展之路的“得”與“失”。
邏輯:爭區域市場第一
去年澳華在水產料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現在2014年已經過了一半,今年澳華飼料銷售情況如何?
王平川:今年澳華整體增長還不錯,水產膨化料增長較快,預計膨化料總產量將達16萬噸,以明星產品羅非26與草魚28為主;蝦料方面,養殖戶對保健料的需求很高,雖然飼料價格貴一點,但成功率高,養殖成本整體要低。今年蝦料銷量有望達到9萬多噸,預計將比去年的5萬噸增長70%。
值得一提的是澳華今年生魚膨化料在成本上取得比較大的進步,生魚料作為我們今年力推的拳頭產品,預計產量將達2萬噸,排在第五、第六位左右。我們希望澳華在高端膨化料及高端蝦料的細分市場第一,進而在不久的將來爭奪蝦料、膨化料第一。
廣西澳華新上水產膨化線,將從畜禽飼料轉到以水產料為主,集團做出這樣的調整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對廣西市場有著怎樣的期望?
王平川:廣西有近20萬噸羅非草魚料市場容量,市場大但多數是低端料占主導,在高檔料的核心區域,如南寧、欽州、防城、北海,并沒有一個企業形成優勢地位;其次,廣西的膨化料市場剛剛開始成熟,推廣膨化料能很快打開市場,市場變革很明確,這給廣西澳華很大的市場機會,在顆粒料轉膨化料過程中,澳華可以彎道超車。
廣西澳華上了廣西最大的年產量6萬噸的膨化線,仍然會以羅非26與草魚28這兩個成熟的產品來開拓市場。羅非26是詹工(編注:廣西澳華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詹玉春總經理)研發的,我預計會在廣西有爆發性增長。
今年已上2條新線,年底還要上一條,集團對廣西公司預期的虧損期多久?
我們沒有虧損的預算,包括今年新開業的湛江澳華也沒有虧損預算。一個負責任的公司應該是全面的,不能以虧損做為目標,如果虧損,企業里面的很多兄弟都會很難受。廣西廠今年預計膨化料銷售有1萬多噸、所有水產料1.5萬噸、豬料4萬多噸、禽料還有一點,銷量應該會有7萬噸左右,廣西廠今年應該會有盈利。
您對澳華未來有著怎樣的規劃?
王平川:澳華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農牧行業一流企業,產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我們會沿著細分市場、區域市場第一的邏輯來發展,希望能盡快實現。澳華的擴張是在盈利變強的基礎上擴張,比如今年盈利1000萬,明年擴張后盈利要到2000萬,這意味著澳華快速擴張是先做強再做大。
反思:快速擴張交學費
飼料行業越來越困難,澳華卻一枝獨秀,逆襲成功,您覺得成功的原因在哪?
王平川:飼料行業本身仍是在緩慢增長,但大家都看到艱難,為什么?市場要穩定,前4名飼料企業產量應該要占總產量的40%左右,現狀是前4名企業飼料產量只占總產量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說大企業還要迅速增長,市場正是搏殺的時刻,利潤低的狀態,甚至更差的狀態還要維持一段時間。老大要做大,強者將更強,行業里面還有更多的人要出局。
澳華之前也走了不少彎路,現在做的好是得益于走差異化道路,是蛋糕上面的水果,是站在消費者角度,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從而進行利潤分割。當你說不出你的蝦料、魚料更好的時候,養殖戶肯定要殺你價。澳華蝦料可以提高蝦的免疫力、成活率,讓蝦抗應激,健康水平提高,可以養到30頭,更高產,讓養殖戶從差異化的經營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已和飼料成本沒有關系。
實際上使用澳華料,的確會快大些。有養殖戶年初3月份放羅非苗,魚在5塊之前都賣掉了,而現在價格只有4.5元/斤,便宜了5毛,假設一個塘有2萬斤魚,那就少賺1萬。這方面,養殖戶其實會算。很多人說澳華炒概念,其實養殖戶很聰明,沒有人會因為炒概念而隨便成功。
澳華也走了不少彎路,您具體是指什么?
王平川:澳華當年迅速擴張到外省投建了浙江廠和武漢廠,由于對當地市場沒有足夠的了解,對人員也沒有足夠的管控力度,缺乏核心產品,客戶定位不清晰,結果造成產品定價混亂,人員浮動,損失了幾千萬,這是集團公司交的學費。
現在澳華走出去都是走輕固定資產路線:先設銷售公司,招人打基礎;等有一定基礎之后再租賃;最后再建廠,以時間換空間,降低投資風險。
在我看來,飼料企業走出去,首先產品定位很關鍵,企業一般都是提取當地的市場元素做產品,不僅耗時,也是跟著別人后面走。現在澳華走出去都是產品先行——三板斧:羅非26、草魚28和蝦安康,豬安康。其次是人,他不僅要認同產品,認同產品質量,也要認同價格,對目標市場選擇要認同澳華創造價值。
走差異化的道路,做差異化的料,并不那么容易吧?
王平川:走差異化的路,做差異化的料就意味著創新,大企業不會這么做。大企業有品牌優勢、資金優勢,他可以利用地方元素來做產品,定價還可以高點,利用廣告、促銷等手段銷量就能一下提上來,而且最有效。但蝦安康,從500噸到10000噸,到10萬噸,這是市場培育的過程,大企業可以等2年,但他能等5年嗎?也許老板有這個眼光和想法,但他已經遠離市場,職業經理人受不了。中小企業不創新就會淘汰,他們多賣一千噸都是好事,可以慢慢做。
澳華集中所有資源做高端高附加值的產品,以蝦安康為例,我們做了很多年,也虧損了很多年,期間有過無數次的放棄,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這種堅持,不是老板一個人的堅持,而是團隊。蝦安康是去年才開始真正為公司帶來利益,現在它已經是第六代,越來越貼近養殖實操,貼近養殖的本質。
您剛剛提到澳華在粵西的服務才開始,您怎么看服務?
王平川:不能為服務而服務,服務也不能浮在水面。不要讓我們剛剛畢業的營銷人員看到什么說什么,這種沒有綜合思考、沒有科學性,隨機性很大,不可控,誤判的會很多,往往會遭到客戶抵制。服務的本質是預防,提高成功率,提高終端養殖戶的盈利能力,而不是治病,魚蝦真的發病也沒有辦法。業務員隨機的看魚病,是盲目、是心里安慰,真正的服務是把魚蝦研究透,把水研究透,然后集中所有力量研究出一種模式,一個整套方案,控制關鍵點。
也有企業推模式,但沒有見到特別大的成效。
王平川:推模式還要有核心產品。綜合方案里的苗、藥、料,飼料公司核心是飼料,其他都是配套,是為之服務的。澳華的打底模式——贏在起跑線模式,在高位池里和中等密度養殖也可行,配合蝦安康使用,定期對蝦進行保健,調水,蝦的腸道健康,水質穩定,今年我們南通有客戶小棚蝦500口塘,百分百的成功率。如果說十幾口塘百分百的成功率是運氣,那500口塘的百分百成功率可以說明效果和趨勢。
經營:總經理可擁有股份
江門澳華一年培養一個總經理,換一個角度看,澳華人員整體培養并不如人意?
王平川: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澳華現有的一線總經理都比較年輕,多數是七零后八零后,我們需要年輕人上。澳華主要管理人員從內部培養,也希望引進新鮮血液,引進一些行業有經驗的人加入。
您挑選職業經理人會關注哪些方面?
王平川:選擇職業經理人,首先看合作意愿,態度是否積極正面,是否認同公司理念,認同澳華產品差異化,為客戶創造價值;其次是能力,看過往業績、口碑、言行、思維、待人接物等。
澳華口號創業平臺,合作伙伴,非常歡迎各路精英來分享發展成果。我們希望職業經理人能和公司共同成長,可以享受公司發展的紅利,總經理以上我們還會給股份。
很多年青的水產人剛剛進入行業,有遠大的抱負,但困惑也很多。您從基層做到董事長,對年輕人有什么建議?
王平川:人為什么會痛苦困惑,是自己的現狀和期望有一定距離。年青人需要有洞察力,如果想做一流的營銷或技術人員,首先要想清楚客戶需求,其次要做鋪墊,要學習技能。無論從事養殖或銷售,按成功者的方法,扎實、學多點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理想和現狀差距就會減小。
當下是最好的,今天你做魚料業務員,卻羨慕蝦料業務員而痛苦,你就做不好。從魚料轉成蝦料業務員,不是天大的難事,問題是你比別人的優勢是什么,憑什么你能做,別人不能做。有夢想,踏實做好今天,長期堅持,一定夢想成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