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亞洲第三大海產國,僅次于日本、中國。泰國的漁業主要靠海上捕撈,海上捕撈占整個泰國漁業的90%以上。由于泰國擁有豐富的品質優良的海產品原料,同時泰國勞動力低廉,加之海產品加工基本建設完善,因此泰國的海產品加工獲得多樣化發展。
根據泰國漁業部門2007年泰國漁產品市場國際貿易的有關消息,2006年泰國冷凍海產食品及海產成品的外銷總值達2000多億銖,折合美元51億,預計2007年的出口仍會持續增長。
在泰國加工出口的的海產品中,金槍魚罐頭和蝦類制品在國際市場上很有名。泰國生產和出口的金槍魚罐頭居世界各國首位,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達50%以上,每年出口總值達6億美元。2005年,泰國出口美國的金槍魚罐頭達10.6萬噸,總值2.9億美元。1998年至2006年,泰國金槍魚罐頭出口的數量連續9年增長。直到目前,泰國仍然是世界第一產蝦大國和世界最大的蝦產品出口國。蝦類制品是泰國食品產業中出口金額最大的出口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加拿大等,其中美國和日本市場占出口總量的70%以上。
使用本國或進口的海魚頭足類為原料進行加工頭足類海產品,也是泰國海產品加工的一大特色。加工的頭足類產品主要有魷魚生魚片、壽司、魷魚圈、魷魚飯、魷魚排、冷凍海產品混合包、章魚丸和魷魚丸等。其中,魷魚生魚片生產包裝后銷往日本。
泰國生產的魚排、鲹魚排和白肉魚排,大都使用進口的鲹和鱈魚作為原料,屬一種加工貿易制品。
泰國的魚糜制品加工業始于1967年,大多數魚糜廠家生產魚丸、魚餅和墨魚丸,只有少數廠家從事模擬蟹肉生產。以泰國近海捕獲的金線魚為原料生產的魚糜,可用來生產魚板等魚糜制品,這些制品大批運往日本。自從利用金線魚生產魚糜技術開發成功以后,泰國魚糜銷往日本的數量迅速增長。在日本買主技術指導及要求下,泰國魚糜生產企業也能夠生產高質量魚糜。也有日本企業在泰國直接制造魚糜制品,這類產品除出口日本外,還外銷歐美各國。
由于國際市場對海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泰國的海產品也面臨著其他國家的挑戰。然而,在泰國從事海產品加工的日本企業投資較早,出口歷史較悠久,積累的技術較豐富,因而競爭力較強,泰國海產加工業尚有發展的契機。泰國具有長期的經營經驗,使其在世界水產品加工品質上保持居于領先的地位。目前泰國面臨的是出口海產品價格上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像印尼、越南等國家,它們有自己的自然資源,工資低。
泰國海產品加工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廠商需要繼續開發自己的品牌。例如泰國金槍魚罐頭廠雖是美國市場的主要供貨源,但其產品在美國市場上卻以外來進口商品品牌銷售,這對泰國金槍魚罐頭廠商而言有較高的難度,主要是因為美國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已趨激烈,而泰國生產廠商的成本又高。
為了進一步拓展海產品的發展空間,泰國也必須尋找具有發展前景的海產品銷售市常近年來,泰國政府鼓勵私人加工企業到鄰近東南亞、南亞、中國和東歐等開拓市場,預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穆斯林社區具有開發新的海產品的市場潛力和擁有強大的購買力。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