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生命體,企業家無疑是孕育這個生命的母親。他們看著企業在自己的培養下一點點成長、壯大,結出累累碩果。他們在創造歷史的同時,也登上絢爛多姿的商業舞臺。
“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貧窮還是富有,我都將不離不棄,舍不得也放不下。”看著自己一手創建的柯邦,從一家年銷售額只有幾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家每年營收上億元的行業領先企業,對于柯邦藥業董事長肖蘭而言,沒有什么事比這更令人欣慰和幸福。
作為一名女企業家,肖蘭在外人眼中風風火火,像個“女漢子”。但在她內心深處,卻對水產行業懷著一抹無比細膩的柔情。
創業的血液奔騰流淌
早年在四川大學就讀期間,肖蘭告訴自己的導師,準備畢業后就去自主創業。也許是受環境的影響,又或許是從小對自由的渴望與向往,“自主創業”的種子早已融進年輕的肖蘭腦海中,在她血液里奔騰流淌!
身為學生的肖蘭,從中學到大學期間,不僅做過業余導游、迎賓禮儀、大堂經理,甚至開過面館、搞過服裝批發、拉過三輪、擦過皮鞋……“從小家教甚嚴,幾乎沒有自由,所以我做這些,就是為自主創業、追求自由奠定基礎。”肖蘭笑著解釋道。
1995年,一次偶然機會,肖蘭經導師引薦,與當時代表成都市水產站正在尋求合作伙伴的李揚根相識,接觸到一個漁藥項目,這便是柯邦藥業的前身。這是肖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創業項目,也許肖蘭當初沒想到,“追求自由”且職業經歷頗豐的自己,會在這個水產項目上一干就是20年。
之所以選擇水產項目自主創業,肖蘭認為,一是因為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它符合國家基本現狀,也符合國家大的發展方向;同時,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林牧副漁”中,漁業又是排在大農業的最后一位,預示著它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發展空間廣闊,但前進的道路也布滿荊棘,需要去不斷探索、創新。
1998年,肖蘭將最初的漁藥廠改制成為柯邦漁藥公司,并于2002年正式更名為柯邦藥業公司。由此,肖蘭也向著她的理想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步。
肖蘭祝賀通威集團33周年慶暨通心粉之夜
田坎上的高跟鞋
盡管中國的淡水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但在柯邦藥業創建之初,我國漁藥行業才剛剛起步,甚至對于很多人而言,給魚吃藥打針還是一件聞所未聞的事。
“一個房間就是一個工廠,兩把洋鏟就是工具,幾個工人就可以開始包裝、生產。這樣的產品科技含量、資金成本等都很低,因此產品價格也低。”肖蘭如此形容當時還處于一片空白的漁藥行業,但她覺得正因如此,企業才更有發展空間,“高風險也伴隨著大機遇。”
面對魚目混珠的市場環境,肖蘭并沒有盲目跟風,反而始終堅持把“品質立企、科技興邦”的企業宗旨,誠信、務實、創新、和諧、共贏的經營理念放在首位,著力打造綠色漁業、漁藥第一品牌。“我們對自身和企業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可以像擺地攤、賣假藥的老板一樣去忽悠養殖戶。只有先把產品質量做好,才能和經銷商、養殖戶、廣大同行一起,引導企業、行業走上正確的方向。”作為一家初創企業,柯邦在全行業都還未看清未來趨勢之際,不斷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事實證明,肖蘭的決定是正確的。隨著高密度養殖的普及、養殖環境的惡化,魚病暴發的情況愈演愈烈,一路走來,柯邦以過硬的產品品質,不斷得到廣大養殖戶和經銷商的認同,漸漸在行業中站穩了腳跟。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當肖蘭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的時候,意想不到的問題接踵而至。肖蘭回憶說,當時有個養殖戶來買柯邦的產品,根據魚塘情況建議使用一包藥就足夠,但他非要買四包,說是回去殺青苔,結果把藥全倒進魚塘,魚全死了,反過來認為柯邦產品有問題,“后來聽鄰居說,他的魚塘早就在開始死魚了。”
在這個產業鏈的“高風險”環節上,類似這樣的麻煩事接連不斷,耗費了肖蘭和團隊大量時間與精力,再加上同行業企業乘機發力,搶占市場,一度讓肖蘭心力交瘁,剛剛穩固的市場也變得岌岌可危。盡管這些糾紛最終都得到了妥善解決,但肖蘭每每回想起這段經歷,還是會忍不住惋惜,“柯邦的發展腳步被迫放緩,讓同行企業有了快速追趕的機會。”
為了重新奪回優勢,肖蘭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親自掛帥走鄉串村,挨家挨戶跟經銷商和養殖戶交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不懈爭取擴大柯邦的影響力,“當時我穿著花旗袍、蹬著高跟鞋,撐著油紙傘,走在鄉間田坎路上,你可以想象那個滋味兒。”
這一走,就是3年時間。直到1999年,柯邦建立魚病門診部,肖蘭又從走鄉串村的“游醫”搖身一變,成了坐堂的“大夫”。每天6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一刻不得清閑。“當時我負責產品銷售,李總負責技術服務,其它團隊成員深入到片區、市場,每天門店排著隊的經銷商和養殖戶多達上百人。”肖蘭感慨道。就這樣,柯邦的品牌基礎、產品基礎、市場基礎,團隊基礎、售后服務基礎,一點點打牢,這種“緊貼市場終端”的精神,也為柯邦的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006年,柯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在國家級產業園區——成都市溫江區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新增投資4500萬元,興建漁藥標準化工廠一萬余平方米,并順利完成GMP項目技改,年產值一躍達5000萬元以上。
億元藥企的華麗蛻變
“柯邦沒有經歷過跨越式的增長,一直都是穩步增長,點滴積累、一步一個腳印,這可能與我是一名女性有關吧。”肖蘭如此回顧柯邦的發展節奏。
2013年,柯邦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種植小區帶農戶”的方式,在成都地區建立生態水產養殖“示范”基地1450余畝,四川眉山地區建立生態水產養殖“實驗”基地450余畝,帶動農戶4250多家,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初具規模。
“示范基地的建立,不僅為養殖戶解決了實際問題,也為公司綠色生物漁藥及水體修復劑的新品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對當地水環境的治理與保護起到了良好的優化作用。” 肖蘭介紹說。
坐在位于溫江區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的公司辦公室里,身穿旗袍的肖蘭抬頭望向窗外,一片片折扇似的銀杏葉飽含生機,微風拂過,金黃的葉子像成千上萬只蝴蝶翩翩起舞,發出“沙沙”的聲響,猶如一支優雅的樂曲在園區回蕩。在肖蘭看來,柯邦經過了20年的發展,從一個年銷量只有幾萬元的小廠,發展成為如今年銷售額達1.3億元,沒有任何的捷徑,靠的是水滴石穿的穩步發展。
然而,隨著行業和企業自身的不斷進步,柯邦也正面臨著轉型的挑戰,但另一方面,這對柯邦而言亦是新的機遇。“創業之初,我們是純粹的家庭作坊式管理,后來我們從作坊式向現代企業過度,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強化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
采訪中,肖蘭向記者透露出一個重大的消息,2016年,這家穩步發展20個年頭的漁藥企業計劃進入資本市場,目標是在新三板上市,更好地解決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在肖蘭看來,有了充裕的資金,可以引進更高端的人才,購買更好的設備儀器,為科技創新、創收蓄力,為企業騰飛做好準備,“我們現在是生態水體修復和生物漁藥研制‘兩條腿’同步邁進。未來,我們的目標是要在兩個領域都做到國內行業第一、國際領先的位置,科技興邦、科技興企,真正讓‘柯邦’品牌享譽全球。”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對于肖蘭來說,創業之路有苦有樂。每一次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迎來絢爛的曙光;每一次解決難題獲得的成就感,都會讓她倍感幸福。
“作為一名女企業家,難。女企業家創業成功會似乎總會受到很多負面的揣測與懷疑。” 回顧創業之路,這個一直給人強勢感的女性,也不禁聲音有些凝噎起來。肖蘭感嘆,由于資金不雄厚,團隊不完善,作為一名創業者與領導者,特別是在創業期與發展期,很多事情都必須要事必躬親。所以很多時候都會感覺很累,感覺到苦,苦不堪言最后就會覺得好受傷,傷多了,就會感覺痛心疾首,這是我真實的體驗。
肖蘭笑了笑接著說道,當然,積極的方面也隨之而來了,因為作為一名女性,按照國際社會的慣例,性別女士優先,辦起事,說點好話,辦起事來也會相對比較容易。同時,我作為一名社會新女性,男人們行的我一定行,比如說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自己的事業我就覺得是光榮的,我為自己成為一名女企業家感到光榮和自豪。
“創業的艱難磨練了我作為一名的女性的意志,讓我更加地堅強。無論遭遇何種風雨,我都將無所畏懼。”肖蘭說,自己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具有挑戰性的事情,而且越戰越勇,越戰越快樂。一方面是與性格有關,一方面是因為企業是我一手創建的,感情深厚。相當于一位母親,孕育了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貧窮與富裕,將不離不棄,舍不得也放不下。
生活中的肖蘭,總喜歡穿一襲旗袍,優雅華美,如果不知道她的身份,恐怕很難把她和女企業家聯系在一起。閑暇之余,肖蘭也像大多數女性一樣,喜歡喝杯咖啡、聽聽音樂,或者去看場電影、逛逛商場,偶爾也會玩玩騎馬、射擊,一展巾幗風采。
興之所至,她也會提筆賦詩一首,一抒胸懷。
“風卷殘葉啟征程,雨蕩塵云開碧空。十載春秋修大業,縱橫江山鑄柯邦!”也許這首詩正是她對自己最好的寫照與慰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