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鮫魚資源銳減的警示
發布時間:2016/4/19 8:40:06 來源: 編輯:寒冰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近年來,藍點馬鮫的捕撈強度雖成倍增加,重要產區象山港的捕撈量卻不增反減。受酷漁濫捕、洄游通道受阻等影響,藍點馬鮫正陷入資源量銳減的窘境。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漁民展示捕獲的馬鮫魚。郭戟鎧攝
浙江日報訊“忙了一夜才捕到了5條‘鰆鯃’,油費都虧進去了!4月18日清晨,浙江鄞州船老大蔡薛華回到象山港咸祥碼頭,臉上寫滿了失望。 “鰆鯃”是寧波當地漁民對藍點馬鮫魚的專稱。過去,“春事剛臨社日,楊花飛送鮫魚”,清明前后,體色銀亮,身具藍黑斑點的洄游性魚類藍點馬鮫生長成熟,回港產卵。作為浙江傳統的春令海鮮,曾經的馬鮫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廣受食客歡迎。 如今,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不期而至。近年來,藍點馬鮫的捕撈強度雖成倍增加,重要產區象山港的捕撈量卻不增反減。受酷漁濫捕、洄游通道受阻等影響,藍點馬鮫正陷入資源量銳減的窘境。 資源衰退臨界狀態 蔡薛華從事捕撈30多年,現在的漁船已經裝配有100頂3層漁網,是比較大型的馬鮫魚捕撈船只。船越造越大,捕到的馬鮫魚卻越來越少,“10多年前船的捕撈能力還不到現在的一半,但一夜捕上2筐100尾馬鮫魚根本不在話下!辈處煾嫡f。 據象山港藍點馬鮫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調查數據顯示,在網具加長、捕撈強度加倍的情況下,目前象山港單船藍點馬鮫的捕撈量為3至4噸,而以前單船捕撈量可以達到6噸。 “更讓人擔憂的是藍點馬鮫的種質資源正在退化!北Wo區漁業高級工程師鄭春靜說,目前捕上來的藍點馬鮫個體呈現出越來越小的趨勢。30年前,洄游象山港海域產卵的藍點馬鮫平均體長630毫米,而近年來體長縮短至532毫米,個體平均體重更是從1900克下降至1474克。馬鮫魚的魚汛期也從原來的3月至7月,縮短到了現在的3月到5月。 研究發現,藍點馬鮫還出現了性成熟明顯提前的現象。產卵群體組成趨于不穩定的狀況,這意味著資源已經呈現捕撈過度的現象,持續下去種質將出現退化的危險。 洄游通道天羅地網 2010年寧波獲批成立了象山港藍點馬鮫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對藍點馬鮫進行研究保護和增殖放流。漁業專家仍憂心忡忡,目前藍點馬鮫種群數量正處于臨界狀態。若再不控制捕撈強度,進行區域保護,藍點馬鮫有可能步東海大黃魚的后塵,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 保護區漁業專家認為,捕撈強度大幅增加,酷漁濫捕是造成藍點馬鮫資源衰減的重要原因!耙郧皾O船網具500米算長了,現在都1000米了!臂粗輩^漁業站站長薛聰順說。為了增加漁獲,漁民們加長漁網的同時,網孔也越放越小,20年前網孔15厘米上下,現在下降到了9厘米。 作為洄游性的魚類,進港產卵和出海索餌的洄游通道是馬鮫魚種群繁衍的命脈。然而,現在藍點馬鮫的路上有天羅地網。無論是春季回港產卵,還是夏秋出港攝食,從象山港到東海,一路上步步驚心。據分析,受幾年來馬鮫魚價格上漲影響,一批捕捉其他魚蝦的船只,改捕馬鮫魚,致使大量馬鮫魚在進入象山港前的洄游路上已經被截捕,這是象山港馬鮫魚捕獲量銳減的另一個原因。 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除了藍點馬鮫外,銀鯧、棱鯔、梭魚、舌鰨等魚類,都曾經是浙江沿海漁民的豐年記憶。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過度捕撈、環境變化等影響,這些魚類資源枯竭,數量銳減。 如今,棘頭梅童魚、黑鯛等資源尚有一定的資源量,但仍處于衰退邊緣。其他諸如野生大黃魚、鰳魚等資源,現在已經很少捕獲,成了漁民口中追憶往昔的談資。 近年來,“一打三整治”工作火熱開展對東海海域漁業資源的恢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藍點馬鮫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成立后,也成功實現了馬鮫魚的人工繁殖,并進行了積極的增殖放流。 漁業專家強調:“漁業資源的恢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單純的增殖放流對藍點馬鮫的資源恢復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重要的是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而這需要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 藍點馬鮫以小魚小蝦為食,處于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其他漁業資源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與藍點馬鮫的資源恢復息息相關。 藍點馬鮫的洄游通道涉及東海沿岸多個地區,馬鮫魚洄游繁殖期間,各地區之間能否協同保護,留給馬鮫魚一條順暢安全的繁衍生息大道?
編輯:寒冰 訪問人次:6534 關鍵字:
漁民,
鮫魚,
洄游,
產卵,
鮫的,
捕撈,
種質,
漁業,
象山港,
藍點馬鮫,
>> 更多資訊進入水產新聞網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