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人挺無助的。”
這是大家越來越強烈的感概。
近日,筆者與一剛踏足飼料業務的后生閑談,帥小伙最近很煩惱。在其負責的區域,不少養殖戶來電詢問甚至求助,塘里的蝦魚又出現異樣,冀望其能在技術上指點一二。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伙,技術上尚屬懵懂,對于這些技術上的難題,當然無法給予他們建議或幫助。但無法幫客戶解決這些難題,就一定程度意味著服務能力不足,也意味著銷量無法提升甚至下滑。
對于一個剛從學校進入行業的新生,實在不能在技術上苛求太多,因為即便是行業浸淫多年的銷售老手,也未必能就客戶遇到的技術難題排憂解難。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講,一個養殖戶無助到了一種什么程度,才會冀望于一個飼料行業的毛頭小伙?
工作的緣故,走訪了小伙負責的區域。這是一個對蝦養殖悠久的小鎮,有過不少的行業神話,但卻正經歷著行業的大衰退。拜會了幾個當地時下最大的飼料經銷商,說大,充其量也就三五百噸的年銷量。難以想象,這些曾經年銷數千噸的當地大佬,面對如今的業績落差時,內心的真實感受。但在與他們聊天間隙,提起當年自己如何風光時,分貝往往加高幾分,但隨后往往伴隨幾聲嘆息,眼中又明顯夾有些許落寞。
除了對曾經風光的緬懷,還有對行業的不再眷戀。無解的病害持續肆虐數年,不斷消磨著他們的激情甚至信心,退意萌生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不干水產了,還能干什么?”他們共同的疑惑,不無道理。而前些年放出去的大筆飼料款額,現在則成了離開行業的牽絆。自己的離開,意味賒出去的資金難以回籠,欠下的飼企巨款也無力償還。飼企也苦口婆心的規勸,各種條件的循循利誘,避免他們離開的同時,令欠賬的回收增加些許可能。心已不在,但人還困在資金的牢籠中,是他們真實的寫照。
一直,養殖終端群體的保守、頑固和自大為不少業者所詬病。但隨著對蝦、羅非、金鯧等大宗品種病害的大規模爆發,從業者也不得不開始從新審視自身,但舊病未解,新病又來,常年養殖的品種,各種認知和認識,卻越發“夾生”,頗有越養越不解的味道。農業行業信息閉塞,水產業也有此通病,除了無法摸清病害,養殖終端受信息源限制,品種的后續走勢也難以判斷。窘迫的現在,還有未知的前景。他們看不清產業將往哪方,甚至走不出當下困境。
就對蝦而言,致使病害肆虐的病因說法雖多,但能使眾多業者點頭稱是的定論卻遲遲沒浮現。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暫無一個已經獲得證實的說法,但起碼,新品系的推出,新品種的引進,各種新模式的創新嘗試等,都說明業者堅守行業,繼續探索前行的信心。
大浪淘沙,盡留精華。期待,當下能者能盡快給對蝦養殖業這位重癥病人開一診斷書,給迷茫的行業一錘定音的定論,為行業注入強心針;也期待,對蝦產業能在各種非理性經營的磨礪中,回歸穩定持續發展之路。
自助者天助之,行業大抵也是如此。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