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5月底,粵西地區的冬棚蝦養殖已經收官,從各地情況看,除茂名、電白產區外,去年粵西大多數產區的冬棚蝦養殖成功率較高,有的甚至高達7成。高成功率極大地激發了養殖戶冬棚蝦養殖的熱情,有的養殖戶甚至放棄外塘養殖,只養冬棚蝦。
粵西作為全國南美白對蝦養殖行業的一面旗幟,冬棚蝦養殖在逆勢異軍突起,轉變模式能否再造養殖神話?
湛江地區:部分地區傾向于只養冬棚蝦
湛江地區去年冬棚養殖情況較為理想,早造蝦養殖情況差異較大,湛江有部分地區傾向于只養冬棚蝦。另外吳川等地花蝦養殖由于成功率不錯、效益好,成為了對蝦養殖的一個不可多得的亮點,花蝦養殖業從傳統的遲放苗(農歷八月十五前)、低密度(1-2萬尾/畝)、低產量(幾十到一百斤/畝)改良為高密度(10萬尾/畝)、早放苗(新歷6月開始放)、高產量(600-1000斤/畝)。
雷州、徐聞:去年冬蝦成功率60%-70%
雷州企水等地冬棚成功率高達6-7成,徐聞不蓋棚養大蝦越冬成功率也高達6成左右。據了解,雷州、徐聞比較多的塘習慣在4-9月空塘避開高溫期,至9月、10月再投苗養棚蝦(徐聞不蓋棚養大蝦),僅有2-3成放早造蝦,這部分的早造蝦養殖情況比較理想,目前大多在60支/斤左右。
東海島:大多數養殖戶選擇僅養冬棚求穩
東海島基本上以高位池為主,池塘條件較好,近年來冬棚的成功率比較高。大水蝦相比之下成功率低得可憐,所以大部分的養殖戶選擇只養冬棚蝦求穩,有部分養殖戶在早造和中造時選擇低密度或混養一點海水魚。
茂名、電白:早造蝦發病率高達7成
茂名、電白區域冬棚蝦養殖不太理想,成功率僅2-3成。目前的早造蝦養殖情況較差,發病率高達6-7成,排塘率過半,主要是原因是空胃偷死,據養殖戶反應,前段時間的暴雨天氣蝦開始陸續發病。
陽江:高位池早造蝦排塘率高達70%
陽江去年冬棚蝦養殖成功率6成左右,今年的早造蝦高位池因為天氣反常,雨水集中,易倒藻等原因,病害較多,排塘率高達7成,很多高位池在排塘后空塘觀望,可能要改放養花蝦或等到9月份再養冬棚苗。相比之下陽江的土塘早造蝦情況要好,目前較少發病排塘現象,有養殖戶總結可能是土塘放苗遲、水淡、放本地苗為主、密度低、混養為主等原因目前養殖情況比高位池穩定。
觀察
湛江地區相對全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行業來說可以算是一面旗幟,無論是特種水產飼料廠家、水產動保企業在全國范圍來看都是最集中的一個市,沒有之一。湛江地區蝦塘的發展歷史,目前面臨對蝦養殖困境所做的應對措施,對全國各地來說都有比較好的借鑒意義。
湛江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比較早,源自于該地區在九十年代時養殖斑節對蝦比較廣泛,有一定的資源條件和養殖經驗積累,比如湛江的營仔、車板等地,一直有養殖斑節對蝦及日本對蝦的傳統,早在八十年代在龍營圍就有了過萬畝規模化的對蝦養殖場,而且還配套了自己的飼料廠—珊瑚飼料廠。在早期南美白對蝦人工育苗成功推廣期,湛江原來東海島、車板、遂溪等地的苗場集中地發揮了巨大的優勢,最開始白對蝦育苗技術大多為原來湛江各地從事斑節對蝦育苗的臺灣師傅所掌握,慢慢才推廣普及至全國各地。正是因為湛江原本對蝦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了蝦苗場、飼料廠等基礎配套基礎,2000年左右南美白對蝦養殖興起時,湛江毫無疑問地首當其沖,最早從主養斑節對蝦轉養南美白對蝦并獲得成功,起到了極大的引領、示范、推動作用。
湛江地區最早轉養南美白對蝦的基本是土塘,塘面積大,配套設施差,直至目前土塘大部分還是延續原來的構造格局,升級改造較少。營仔、車板等最早養殖對蝦地區目前也面臨池塘老化等問題,基本以疏養、混養為主。
湛江的高位池可堪稱高位池的發展樣本(單就湛江地區高位池的排污系統的發展都可以大書特書),高位池比較集中的是東海島、吳川吳陽等地區,其早期的高位池建造基本上是模仿學習海南的高位池,以水泥澆筑為主,池塘比較大比較深(塘基往往達3米以上,但在養殖中慢慢發現水深1.5以上底層溶解氧很難維持對蝦生長需要,實際養殖的水深基本不超過1.5米,所以早期的高位池有點“鋪張浪費”),修建成本非常高昂。高位池硬件方面在付出高昂的“學費”的同時,高位池的建造、排污口設計、增氧機配套、鋪膜、大塘改小塘、養殖技術等等創新在東海島、遂溪等地不斷出現,影響輻射了整個華南地區,甚至在全國范圍內都得到了廣泛的影響力和推廣(湛江的高位池在放苗密度、畝產、效益等方苗屢創新高,2008年左右遂溪等地已出現小塘的畝產折算過萬斤的高產“神話”)。
隨著近年來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整體低迷,湛江地區無論高位池或者土塘,同樣面臨養殖病害多,成功率低的困境,部分曾經屢創放苗密度、畝產記錄的地區隨著成功率大幅降低,單單一項蝦苗成本都已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但令人欣喜的是一直沖在對蝦養殖行業前沿的湛江,在應對目前的養殖困境時也有不少得亮點:
1、模式的調整
在營仔、龍營圍等地,南美白對蝦混養臘魚、金鯧魚、鯔魚等模式,取得了比較穩定的收益;坡頭南三島的南美白對蝦混養臘魚、籃子魚(泥猛)、丁公魚 (沙鼓頭)等模式更是遠近聞名,南三的土塘租金近幾年來基本維持在2000-3000元/畝,比周邊鎮的塘租高出50%-100%以上,可見當地混養模式的收益是比較高和穩定的。
2、品種的調整
在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病害比較多,成功率普遍偏低的狀況下,部分人對養殖的品種作出了調整,嘗試養殖日本對蝦、斑節對蝦(黑金剛、班節王)、石斑魚(珍珠龍躉)、甚至臺灣泥鰍(雖然當地沒有形成泥鰍的消費市場,出現有客戶養出泥鰍但沒人收購難賣的尷尬現象,但起碼嘗試新品種的需求還是挺大的),很多嘗試獲得了成功和高額回報。
其中日本對蝦(俗稱“花蝦”)養殖在吳川成了一大亮點。花蝦養殖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從傳統的花蝦養殖:粗管理(基本沒有增氧機、前期不喂料,看到有蝦了大約200條才開始喂點料或蜆等活餌)、低密度(1-2尾萬/畝)、低產量(畝產僅幾十斤)、遲放苗(農歷八月十五左右放苗)發展到現在的精管理(充足的增氧機、早喂料、喂高檔料、精細化管理)、高密度(10萬尾/畝)、高產量(600-800斤/畝,甚至過千斤畝產,比傳統養法產量提高了十倍)、早放苗(新歷6月份甚至5月份開始放苗,比傳統提前了3個月以上),花蝦由于味道鮮美、售價高(春節期間60支規格售價70~100元左右),隨著養殖模式的創新,畝產大幅度提高,成功率也大幅提高,養殖的效益非常可觀。
3、養殖周期的調整、冬棚蝦養殖異軍突起
湛江地區傳統的高位池養殖南美白對蝦一般分早造、中造(部分地區通過標粗可以趕多一造晚造),近年來湛江各區域的冬棚養殖普遍比較理想,冬棚蝦的畝產、成功率、蝦價都比常規非冬棚養殖要高,湛江的東海島、遂溪、陽江等高位池集中的地區都傾向于一年養殖重點放在冬棚蝦上,其它時間段放低密度或者混養海水魚兼顧一下,甚至直接放空塘修整至9月份再開始放苗養過冬。
土塘往年基本上是清明過后放苗養至7月份抓蝦,接著放苗趕多一造,現在土塘有放苗提早和推遲的兩極分化的傾向,要么早早在2、3月份就放苗,要么推遲至5、6月份才放苗,盡量避開雨水集中期和高溫期,從近幾年的養殖情況來看,此種調整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