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參配貨中心
三年前,霞浦因勢創立了南方第一個海參拉缸鹽交易市場——霞浦永昌海參交易中心。這個海參交易中心曾經給霞浦的海參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給北方海參加工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近年來海參市場低迷,筆者帶著一探究竟的心情,再次走訪了霞浦海參拉缸鹽交易市場,了解到了交易市場發展的軌跡,也略知這幾年陪隨市場而生的“中介”與養殖加工戶的“兩難”。
繁忙的相聚一堂海參集散中心
創市場難 守市場更難!
隨著霞浦海參產業規;陌l展,經歷了2011年高成本低價格大部分養殖戶虧損的血的教訓后,霞浦人才明白光是養好海參還不夠。也就是經歷了這次養殖戶的“滑鐵盧”之后,霞浦才漸漸有了29家的加工廠。
2012年少數有營銷意識的養殖戶將海參加工成拉缸鹽儲存在霞浦縣城的山海冷庫,也吸引了連江、福州等周邊地區的拉缸鹽來此交易,霞浦海參交易市場的雛形基本形成。
2013年,在霞浦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商業化運營的模式,中國首家南方海參交易中心——霞浦永昌海參交易中心在霞浦掛牌正式運營。當年實現交易額3億多元。選擇加工倉儲的養殖戶按鮮參價格計每斤從60元賣到70元。養殖戶嘗到了甜頭,實現了在自家門口賣參的愿望。2014年實現交易額10億多元,儲存海參拉缸鹽1500多噸,養殖戶每斤可以多賺5-10元。霞浦海參的底氣似乎更足了些。隨著海參產業的起起伏伏,霞浦海參交易市場也經歷著風風雨雨。
買賣雙方正在就規格與價格商談中
海參交易中介應運而生
伴隨著交易市場的形成,在霞浦自然產生了一種新的職業——海參中介。由于剛創立的市場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個別北方的加工商到霞浦買海參時,自然會通過各種的渠道找一些熟人來代理。有時北方加工商購買少量海參時,考慮到人工差旅費等成本時,索性由“中介”代買后,通過物流托運到加工商處,然后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反而更加方便實惠。
除此之外,中介還有種職能就是為來霞浦收購活海參的收購商提供看貨、買貨、加工等所有活海參銷售、加工環節服務工作。毫無疑問,這些中介在海參的銷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伴隨著他們的服務也帶來了眾多的質疑。特別是在行情不好的年份。養殖戶經常指責中介收取兩頭的“好處費”。也就是說,個別中介即收取收購商的服務費,又利用兩邊的信息不透明乘機壓價,又從養殖戶處賺取差價。
由于“中介”零成本低費用,從事的人漸漸多起來。有時候,個別中介為了籠絡收購商,會千方百計地替收購商壓低收購價,或是提供諸如“某人貸款的還貸期快到了,過了十天左右收價格可能會更低點”等情報。因此,養殖戶對這些中介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養殖戶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交易市場,而且即使能守也不利于交易,賣參還得靠這些“中介”。恨的是個別“中介”“太黑”,大多養殖戶只能在價格的底線邊緣掙扎。更為甚者,有些本已談好的交易也會因中介的搗亂而“無疾而終”。
專業女工正在按規格挑揀
養殖戶想賣不敢賣的傷痛
每年的3-4月份是霞浦海參收獲的忙碌時期,大多數養殖戶都會因銷售難而選擇出售鮮參。只有在行情低迷,鮮參行情接近或跌破成本價時,才會選擇加工成拉缸鹽進入交易中心。但隨之而來的是,這些拉缸鹽怎么樣賣出去。是守在霞浦海參交易市場等候客人還是主動走出去找銷售,又成為養殖戶面臨而又不得不解決的棘手問題。
2013-2014年,北方的加工商還會結伴而來,市場曾一度紅火,霞浦的海參拉缸鹽基本實現在自家門口銷售。但之后的情形越來越不樂觀。2014年,先是有個別霞浦人到煙臺開“福建海參配送中心”,至2016年已發展到5家。
這些配送中心經營的基本上是“代銷”生意。他們的客戶基本上是霞浦的親友。通過“代銷”按斤抽取金額不等的手續費。由于是“代銷”模式,價格的高低、壓貨時間長短無關乎配送中心的利益,為了提高成交率,配送中心往往會采取犧牲養殖戶利益的方式。所以,撇開市場的因素,拉缸鹽的價格往往會越賣越低。2015年,煙臺配送中心拉缸鹽的價格從420/斤一路賣到270/斤。
這種“代銷”模式還帶來了另一種霞浦人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也就是收購商需要少量的貨往往就在煙臺配送中心買,久而久之,霞浦市場的客戶越來越少了。許多養殖戶明知這種“代銷”模式不利,但面臨著市場里越來越少的客戶,不得不選擇這種“代銷”模式。就在昨天,養殖戶陳先生痛心地對筆者說,“照這樣下去,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霞浦海參交易市場,過不了多久可能會消失,這里將只是北方加工商的海參原料倉庫,而且原料款還得養殖戶墊付!边@是霞浦海參從業者最不愿看到的,也是養殖戶面臨的又一“兩難”選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