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6月底,各地蝦業中考成績單已出:
今天,我們來看看廣東蝦業的表現——
關鍵詞
成功率提高 長速提高 高溫 白撞雨 排塘同比減少
新會大鰲:已賣蝦養殖戶多有400-600斤/畝
目前,投苗比較早的養殖戶已經開始賣蝦,估計占比30%左右,產量一般有400-600斤/畝,遠高于2015年。從生長速度來看,今年普遍比去年更快,行業反映蝦苗質量要比2015年好。業界多看好今年早造蝦,成功率會高于去年。
早造蝦也有發病,主要是“紅體”、腸炎等常規問題。發病率估計30%左右,排塘情況比較少,遠低于去年早造蝦。
因為5、6月份泥鰍行情不好,最低只有7元/斤,目前也只有8塊多,估計當地有50%-60%養殖戶重新轉養白對蝦。不少養殖戶希望養完這批中造蝦,再重新養泥鰍。
臺山:蝦苗質量提高,幾乎沒有排塘
近期,早造蝦已經出現了不少小問題,比如說“白便”,但一般都能解決,幾乎沒有排塘。業界多表示,今年的蝦苗質量要更好。
臺山的白對蝦目前普遍小于70支/斤。除了投苗普遍比較晚,還有一個原因是前期雨水多,養殖戶管理又普遍比較保守,不敢喂料,導致蝦長得比較慢。所以,臺山目前還沒有人賣蝦。如果熬過近期的高溫天氣,今年的養殖成功率也將會高很多。
中山板芙:70-100支/斤的對蝦發病率高
進入6月,板芙對蝦已經完全進入第二造的養殖階段。中山的天氣依舊復雜多變,高溫、白撞雨依舊。板芙對蝦發病率依舊高企,高達5成以上。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天氣突變,導致水體倒藻、缺氧,誘發對蝦發病。發病的對蝦主要是70-100支/斤規格。有行業人士認為,面對多變的天氣,要保持水體肥度,適時補氧。
珠海蓮洲:5成發病,2-3成排塘
天氣不穩定,高溫、白撞雨交替的天氣,對對蝦生長極為不利。截至6月底,珠海蓮洲對蝦發病率在5成以上,其中有2-3成排塘。目前對蝦規格集中在50-80支/斤,下月將迎來賣蝦的高峰期。盡管這一造蝦發病率和排塘率依舊不低,但發病導致排塘的現狀并沒有往年嚴重,養殖戶排塘的對蝦規格大都集中在100支/斤,盡管是虧損,但虧損情況沒有往年嚴重。因此這一造蝦跟去年相比,整體成功率要比去年好,養殖戶的信心在逐漸恢復。
2016中山珠海蝦業調查報告(數據截至2016年6月底)
惠東:夏季高溫,部分養戶棄養中造蝦
惠東是土池較為集中的區域,養戶多選擇二代苗或土苗,不少養殖戶反映今年早造蝦和中造蝦的蝦苗長速較往年明顯提高,有業內人士猜測是二代苗和土苗苗場更換了親蝦,種苗質量有所提升所致。
考慮中造蝦養殖處于高溫期,病害風險大,且價格一般較早造蝦和冬棚蝦低,所以惠東很多養殖戶準備棄養中造蝦,或只在部分池塘養殖中造蝦。
6月中旬長時間暴雨,導致當地不少蝦塘出現應激、紅體等癥狀,養殖戶不得不提前出蝦,蝦價短期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
潮汕地區:蝦價同比高2-3元/斤,發病同比減少
雖然今年放苗普遍比往年推遲了半個月至一個月,但今年放苗期間天氣相對比較穩定,蝦成活率比較高,長速也比較快,大部分的蝦已經長到了100支/斤以內,部分第一批放得早的目前已經50支/斤左右,目前潮汕地區已經開始陸續出蝦。今年蝦價格比去年高了2-3元/斤,當地100枝/斤規格的收購價約10.5元/斤,80支/斤規格的12-13元/斤。
由于潮汕地區基本上是采取輪捕輪放的模式,目前當地剛開始抓蝦,每天每畝抓10斤左右。據福建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營銷部長吳釗偉介紹,今年潮汕早批蝦成功率普遍比去年好,如果蝦價格持續堅挺,估計今年將會是個豐產豐收年。相比之下,去年潮汕地區由于蝦價比較低、病害多,僅有3成左右的人賺錢,大部分處于平本狀態,虧本的約占2-3成。
得益于今年相對穩定的氣候,潮汕地區今年的病害比去年有所減少,往年困擾比較大的肝胰腺萎縮、空腸空胃、紅體、長不大等現象今年基本很少見,偷死、白斑等往年比較普遍的問題今年也僅在4月份局部地方暴發,這部分暴發疾病的塘補苗后情況也比較穩定,蝦也接近了當地可銷售的100支/斤的規格。
隨著高溫季節的到來,水溫逐步上升,各地方都出現了藻類過旺甚至藍藻、水華的現象,酸堿度也普遍偏高,因此當地的養殖習慣也出現了一些調整和改變:在動保的使用方面今年肥水用品投入比去年大幅度減少,用于調水的益生菌增多。饒平、汕尾等地的大部分高位池抓完冬棚蝦或早造蝦后選擇空塘休整,棄養中造蝦來避開高溫天氣。
茂名電白:投苗比例下降,成活率提高1倍
連續幾年病害高發和低養成率,導致電白很多養殖戶逐漸失去信心,近2-3年投苗率也不斷下降,空塘率升高。2016年,電白大部分養殖區的投苗率較去年仍有所下滑,一些區域投苗只有3成左右。根據目前已投苗的蝦塘情況來看,養殖情況較去年大為好轉,成活率也較去年同期翻番。如電白的龍山鎮和水東鎮,目前已投苗的蝦塘中,4成蝦塘養殖順利,長勢良好,而去年同期僅有1-2成。
電白不少有養越冬蝦的習慣,因養殖時間長,風險大,加上這幾年的低成功率和賒銷,導致經銷商不得不收緊資金流,很多以往養2造但資金不大充裕的養殖戶,這2年轉為只養1造,也是投苗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近期有當地養殖戶反映,本造蝦苗大小不均勻較為普遍,生長速度差異也比較明顯。目前已經發病或排塘的池塘來看,出現較多的是“偷死”,空腸空胃等。
湛江:早造蝦成功率高于去年,中造蝦轉養花蝦較多
湛江早造蝦養殖情況差異較大,但整體而言養成情況要優于去年,如吳川的吳陽鎮、雷州企水、紀家鎮等,都是養殖情況較好的區域之一。雖然早造蝦整體情況較往年要好,但由于中造蝦出蝦時一般價格要比早造和冬棚低,且6月湛江不少地方最高水溫達到35度左右,不少養殖戶覺得高溫情況下病害風險較高,放棄中造蝦,以早造蝦和冬棚蝦為主。目前中造蝦投苗較多的,以傳統養殖區域(不搭冬棚)和魚蝦混養的區域為主,像東海島等雖然冬棚蝦成功率較高,但依然很多養殖戶選擇放棄中造蝦,或者只選擇部分塘投苗。
另一方面,由于去年養殖情況不錯,湛江也越來越多人選擇養殖花蝦,其中以吳陽、東海島較多,有業內人士估計,吳川今年花蝦養殖面積達到了4000畝左右,比2015年大幅增加。雖然目前花蝦發病較少,但還是有一些池塘在天氣變化較大環境下,出現紅體、白斑。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紙媒傳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