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有不同的身份。她是新希望(7.450, 0.04, 0.54%)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
2013年,劉暢在其父劉永好卸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時,正式成為新希望六和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此后,劉暢正式進入商界。或許,在眾多光環下,這也是她壓力最大的時期。到2016年,劉暢開始獨自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直至2017結尾,她用“從容面對,砥礪前行”八個字承前啟后。
作為兼具接班人、女企業家乃至創業者身份的新青年,2018年,劉暢又是如何發現新希望?
2017,已然結束,回顧這一年,劉暢用了八個字來形容:從容面對,砥礪前行。
2017年,是劉暢獨自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的第二年,從之前的忐忑“不知道在別人眼中算不算優秀的孩子”,到今時“有賴于一顆澄明的心”,或許劉暢已經在強大父輩的無形壓力下,找到了自己內心舒適的姿態。
而2017,新希望六和依然是向養殖端和食品端“兩端”縱深轉型的年份,或許2018更加縱深……
愿生命從容
劉暢喜歡用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她用周國平《愿生命從容》一書中的一句話來為2017做注解。《愿生命從容》一書中,有一句話: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于一顆澄明的心。
劉暢認為,唯有內心富有、充盈,方能從容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所以,她從容面對生活及事業上的一切事情,個性使然,依然砥礪前行。
從忐忑到澄明的這一條心路歷程上,劉暢經歷了生命的洗禮,以及生意場上的艱辛,現在終于找到了自我的姿態。她稱,三年前(2015年),當一雙兒女來到她身邊時,忽然讓她感覺生命如此奇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她也突然覺得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對任何人的交代。
而劉暢接手直到今日,仍然在推動新希望六和的深入轉型。轉型的因素則是消費升級和老本行飼料業產能過剩背景下的利潤逐漸變薄。
2017年,新希望六和的大方向依然是劉暢主導下的向養殖端和食品端“兩端”的轉型。
在養殖端,新希望六和近兩年投入最大的都是養豬。僅2016年就在全國完成了年出欄900萬頭生豬的投資布局,今年又繼續保持投資,預計到今年底達到1500萬頭的投資布局。新項目不斷在投,已簽約的項目按部就班地建設,已投產的項目做好生產,新希望六和全年生豬出欄將達到240萬頭,躋身國內上市公司前5位。
食品端的轉型則主要是渠道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新希望六和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減少對傳統批市渠道的依賴,提高在商超、餐飲、電商等新型渠道的銷量。
2017年新希望六和在京東上賣的生鮮禽肉,每月平均超過了5萬份,現在已經是京東平臺生鮮禽肉的第一梯隊;千喜鶴冷鮮肉,現在在北京也進入了國安社區便利店的銷售體系。美好品牌小火鍋,是新希望六和今年夏天才推出來的創新產品,劉暢透露,現在已經快成為這一垂直品類里銷量最大的品牌之一了。今年推出的另一創新產品——“辣小蠻”川菜便當系列,現已在百勝的體系里銷售。
新希望起家于飼料業。劉暢稱,向兩端轉型并不意味著放棄了飼料,這些年在飼料上不斷改善調整,2017年的飼料銷量預計能超過1550萬噸,創出了近五年銷量新高,豬料、水產料這些高毛利品種的占比也都有所提高。
國際化經營是新希望六和近年來的發展重點,2017海外的飼料銷量、營收都實現了超過20%的同比增長。
“不做霸道女總裁”
劉暢給自己定位,不做霸道女總裁。她要做一個豐滿的女人,在事業、家庭之間找到平衡感。
而劉暢內心的柔軟更多來自于對一雙兒女的深情,乃至激發出的更深層的仁愛。
應該說這也是新希望六和近些年參與眾多公益事業的根源。
2015年起,新希望六和就參與到國家的“精準扶貧”事業中,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農戶脫貧。近兩年,新希望六和在四川的涼山喜德、南充儀隴兩個縣,試點一種“3+N”模式,就是“政府+龍頭企業+家庭農場+N個貧困戶”的模式。并去年在儀隴建了10個豬場,到2017年養出了1萬多頭豬,幫助60多戶貧困人家實現了脫貧。在喜德縣建的2個豬場,2017年3月第一批500頭肥豬帶動了10多個貧困戶的增收。
劉暢覺得,2017年做了很多事,最大的體會還是——人才。因為,不管對一個國家,還是對一個公司,人才的實力都是最重要的實力之一。
事實上,新希望六和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劉永好那一代人,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始創業,到今天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歷史。
所以在這個時點上,劉暢認為新希望六和也會像國家的經濟形勢一樣,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
這顯然也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而劉暢認為,挑戰在于,新希望六和這個大企業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過去已經習慣了那種高速但可能略顯粗放的增長,無論是人才隊伍、還是組織結構、還是做事的流程與文化。現在發展速度放慢了,以及面對著農戶、消費者的新需求時,或許一時半會兒還很難從過去的發展模式中轉變過來。
所以劉暢經常對自己和團隊說,規模只代表著過去、今后的發展不是看誰的規模更大,而要看誰的技術領先,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誰能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
劉暢認為,新希望六和的最大優勢是產業鏈一體化經營,可以有效實現產品可追溯性,確保食品健康安全。新希望六和的農牧食品產業鏈一體化轉型還在推行之中。在農牧端發展養殖基地來促進傳統飼料業務轉型,并快速推進養豬業務,在食品端大力推動安全肉食品,這種“基地+終端”的模式是目前新希望六和的主要路徑。
新希望六和的全產業鏈布局給了公司一定的風險對沖能力,從長期來看可持續發展,給股東帶來長期回報的能力也一定是最強。總體上說,至少未來五年里,劉暢認為,這種從農牧到食品的全產業鏈大格局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為飼料、養殖、食品,這每一個環節,都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效率空間,很多需要去爭奪的市場份額,新希望六和還是要在一段足夠長的時間里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
新希望六和無論產品創新還是投資布局,都以穩健開頭。劉暢認為,新希望六和還很年輕,還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劉暢對標的是百年老企,美國的泰森食品有80多年歷史,嘉吉有150多年歷史,南美的巴西食品有80多年歷史,亞洲的正大集團也有90 多年歷史。
或許,可預見,2018結尾時,劉暢的總結里仍然會有砥礪前行。因為,對于新希望六和,劉暢有太多創新和改變的想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