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一名農民成長為擁有總資產3億多元的優秀民營企業家,創造了全國羅非魚出口歐盟海南第一的好成績。
今年52歲的周勤富干勁十足。30多年來,他白手起家,從一名農民成長為擁有總資產3億多元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不僅在文昌建立了海南省第一個“國家級標準化羅非魚養殖示范基地”,而且創建了海南省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基地”,創造了全國羅非魚出口歐盟海南第一的好成績。
周勤富
羅非魚加工車間。
周勤富出生于浙江省麗水市一個農家。1985年,才十多歲的他獨自踏上海南島準備創業。他從麗水市引進12000只產蛋的麻鴨,在文昌辦起了當時海南最大的麻鴨養殖場。沒想到遭遇了挫折,1987年底,鴨蛋價格一落千丈,養鴨虧本。周勤富欠了一屁股債。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重新點燃他的創業致富夢。他借錢又辦起了養鴨場。他發現海南非常適合羅非魚的生長,開始了在水面上養鴨、水下養魚的“立體養殖”模式。后因養鴨會造成水質污染,影響魚品質,他放棄養鴨,專門養魚。當時文昌尚無專業的羅非魚養殖企業,種苗、養殖技術都很落后。周勤富落戶文昌后,利用臺商引進的優質種苗,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帶動了文昌的羅非魚養殖,成為產業的引領者。“還記得第一次引進打氧機的時候,很多人都來圍觀,覺得很新奇。”多年后,周勤富對當年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1991年開始,養殖羅非魚幾乎年年獲利。”周勤富說,2000年左右,羅非魚外貿訂單銳減,許多養殖戶虧損,紛紛轉讓魚塘,他趁機收購。到2008年,周勤富自營的養殖基地達到1萬多畝,成為海南島羅非魚最大的養殖戶。
得知周勤富養魚賺了錢,浙江的很多老鄉都奔他而來,目前已有3萬多名浙江老鄉在海南養殖羅非魚。周勤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了當地10余萬人就業,帶動發展養殖基地近14萬畝,2017年他獲得了“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稱號。
周勤富介紹,羅非魚全身都是寶,魚骨可加工成魚粉,魚皮可加工成蛋白。“如果只有粗淺的農產品出口,沒有自己的加工企業,價格和銷量往往受制于人。”周勤富說,他后來在文昌創辦工廠,產品銷往美國、歐盟、俄羅斯、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口感好、質量佳,深受國際市場歡迎。如今,周勤富的食品加工廠年生產能力超過3.5萬噸。2017年,公司出口水產品1.57萬噸,實現出口金額3626萬美元。“我要在精深加工產品上做文章,力爭打造海南水產品優質百年品牌,打造新型的羅非魚休閑產業模式,幫助文昌更多群眾就業。”周勤富信心滿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人物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