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渤海水產網:中美兩國都是水產大國,2006年中國出口水產品總額達89.7億美元,進口水產品31.9億美元;同年美國進口對蝦產品約50萬噸。中美雙方水產交流合作具有互補性,發展前景廣闊。
養殖業合作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國湖泊、河流、海域、水庫、稻田水產養殖面積在逐步擴大,農業、漁業、水利部門都在參與水產養殖。除青藏高原外,各省市、自治區均大面積養殖淡水魚。中國海水養殖產量年均遞增10%以上。無論在水產養殖配套設施與技術,還是在種苗生產、水產品加工、養殖方面,中美之間的交流均在擴大。
斑點叉尾魚原產美國,這種魚具有生長快、適溫范圍大、病害少、肉嫩味美等特點。其產量占美國淡水養殖魚類產量的80%。從美國引進后,現已在中國20多個省、市養殖了上萬畝。美國海洋水產學院副院長柯玲·柯英—鮑潤靜認為,中美在水產養殖方面各有所長,技術和品種方面的合作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中國山東省引進的美國紅魚、南美白對蝦等品種在育苗和養殖方面均已獲得成功。作為世界水產養殖大國,中國也投資于美國水產養殖領域。中國龍山鰻業聯合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開發了1500畝養殖場。
水產貿易優勢互補
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蝦產品6.68萬噸,其中小蝦及對蝦產品4.97萬噸,帶殼對蝦4242.25噸,淡水小龍蝦6832.34噸,凍蝦肉1755.73噸,整只小龍蝦3902.16噸。2007年1月-7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對蝦產品3.01萬噸,產品占美國對蝦進口總量的10.8%,其中輸美面包蝦1.88萬噸,去殼冷凍蝦7364.88噸,冷凍蝦肉2051.9噸,無頭蝦1098.77噸。美國對華龍蝦出口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紐芬蘭漁場從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域延伸到美國緬因州、南卡羅來納州一帶,其沿海是重要龍蝦產區。這里的出口商把自產的活龍蝦銷往中國大陸。緬因州簡利寶港的美國龍蝦公司每年對中國大陸和香港出口100萬磅龍蝦。龍蝦的貿易、運輸成為中美海產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厚的利潤吸引了不少美國公司。加拿大商人則利用美國對古巴經濟制裁的機會,經哈瓦那—多倫多—北京航線空運古巴龍蝦來華銷售,獲利頗豐。
美國有數十家公司對華出口水產品,出口品種繁多,從三文魚、北極甜蝦、馬鮫、狹鱈、鳙鰈到龍蝦、帶魚等均有出口。總部設在西雅圖的環球食品公司積極對華推銷加州魷魚、阿拉斯加黃鰭鰨魚、黃花魚和蝦等。美國簡納牌公司向中國出口加州魷魚、鯖魚、印度和泰國帶魚、棕蝦等。美國張氏國際公司對華出口包括大西洋鲅魚、狗鮭、北極甜蝦、象拔蚌等。與此同時,美商也從中國進口蝦、魷魚、真鱈、狹鱈、扇貝、黃蓋鰈、鷹爪蝦仁等水產。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尼羅羅非魚進口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冷凍羅非魚、冷凍魚肉以及冷凍加工品,在美國市場很暢銷。一些中國企業家認為,美國有些海產加工廠,衛生設備等條件較差,其產品可以銷遍美國,而中國企業用國際一流設備,一流原料生產出來的水產品,出口美國經常受阻,這種做法是不公正的;相比之下,中國的水產市場是高度開放的。中國水產市場政策透明,外商和中國企業平等競爭;中國水產市場沒有大起大落,水產價格穩定。最近美國緬因州部分地區龍蝦價格一度跌至每磅4美元以下,美國龍蝦出口商更加看好中國市場。
經過技術改造和創新,中國水產加工企業已擁有國際一流設備,形成大集團生產規模,輔之以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中國沿海地區水產加工廠生產的鱈魚片、鰈魚片等產品受到美、歐、日、俄、港、臺客戶歡迎。
全方位交流合作前景廣闊
中美海洋資料與情報合作開始于1985年。22年來,中美雙方在資料交換、海洋信息技術研究和人員交流等方面,開展了積極合作。中美雙方交換的資料內容廣泛,包括海洋環境的海洋水文、海面氣象、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水深、海洋生物、海洋化學以及沿岸海洋觀測臺站的資料。信息的交流對雙方掌握海洋狀況、開發海洋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美雙邊合作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涵蓋范圍廣泛、合作程度深刻的條約法律體系,2004年7月兩國續簽了《海洋與漁業科技合作議定書》,這是該議定書第五次續簽。
在中國漁業現代化和養殖生態化進程中,美商看好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水產品多數屬低端產品,隨著今后向熟食、罐頭食品、快餐食品、調味食品、微波食品、禮品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方向深入發展,美商將進口更多的中國水產食品;目前,中國漁船設備,水產加工設備從歐洲、日本引進的比重遠超過美國,但這方面的貿易對美商來說利潤豐厚,中美之間交流潛力較大。在海洋礦產、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調查等方面,中美合作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捕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