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訪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 盧緒敏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海洋與漁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海洋與漁業發展提出了新課題,為促進漁業、漁村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中共中央、省委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善于抓住機遇,開拓思路,不斷開創漁業發展新領域和新途徑,推動社會主義新漁區建設。
第一,創新發展思路,推動社會主義新漁區建設。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結合漁業發展和漁業主管部門職能,著力幫助解決漁區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要以建設現代漁業為主攻方向,將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漁區漁村建設統籌規劃好,起到既促進漁業經濟發展,又促進漁區漁村社會發展的效果。要鼓勵、扶持漁業行業協會和漁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穩步推進漁業政策性保險和漁民社會保障制度試點發展,促進漁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第二,突出重點,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積極發展水產增殖業。開展漁業資源放流增殖和人工漁礁建設,修復漁業生態資源,提高漁業水域生產能力。加快水產健康養殖發展,重點發展主導水產品和區域特色水產品,全面推進優勢主導水產品產業帶建設。加快水產加工園區建設,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做大做強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堅持漁業與旅游娛樂相結合,大力發展休閑漁業,把我市的漁村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休閑漁業基地。
第三,優化布局,規劃建設現代漁業經濟區。重點建設四大功能區。一是以近海海域和內陸大型水庫、河道、坑塘等自然水域為依托的近海及內陸自然水域生態漁業區。二是以海岸線為基線,向陸一側以現有的灘涂蝦池為主,大力推行海參、蝦蟹養殖;向海一側以灘涂和淺海增養殖為主,大力發展淺海筏式養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灘涂紫菜養殖和底播增殖。三是以榮信、美佳為龍頭,以東港高科園和嵐山水產食品加工園區為重點,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把日照建成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優質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四是以日照中心漁港和嵐山國家一級漁港為依托,大力發展以漁業經濟為主體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第四,建設新型漁業支撐體系,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重點建設八大體系:一是漁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通過加大漁業執法力度,加強漁船管理,開展資源增殖放流,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加強人工漁礁建設和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手段,使近海漁業資源得到明顯改善。二是漁業原良種體系:抓好國家級中國對蝦原種場建設,規范苗種生產,把我市建成為全國重要的水產苗種生產基地。三是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以市水產研究所為龍頭,組織關鍵技術攻關,帶動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四是漁業質量安全體系:以推進漁業標準化為突破口,全面加強水產品監測、檢測、認證和監督系統與設施建設。五是水生動植物疫病防治體系:建立市、區、鄉鎮聯動的水產病害突發預警機制,全面提高水生動植物疫病的有效預防和水產品衛生安全監控能力。六是市場與信息體系:以全市五大市場為依托,升級改造水產品批發市場,發展新型的流通形式,建立和完善水產品營銷服務平臺。七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漁業協會和各種形式的專業經濟組織,充分發揮他們在漁業生產經營中的組織與協調作用,提高漁業專業化、組織化水平。八是漁業防災減災與救助體系。建立健全以漁政、漁監、通訊管理機構為主體漁業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漁業救護能力。
第五,落實各項政策保障措施,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切實加強漁民權益的保護。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