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日照采用人工育苗精心培植的漁業經濟新增長點——“西施舌”和“金烏賊”養殖區,已躋身山東省12處主要漁業生物資源保護區“名單”。 專家指出,此舉對日照市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據了解,這12處漁業生物資源保護區分別是膠南-日照西施舌資源保護區、嵐山頭金烏賊資源保護區、濱州地區馬頰河口文蛤資源保護區、三山島漁業資源(鱸魚、真鯛等)保護區、煙臺套子灣黃蓋鰈資源保護區、長島(南北隍城島)鮑魚種質資源保護區、長島(南北長山島)櫛孔扇貝種質資源保護區、山東半島的蘇山島周邊水域漁業資源(石鰈等)保護區、榮成成山衛天鵝湖(月湖)海參資源修復區、乳山灣泥蚶資源修復保護區、山東半島靈山島海珍品(海參、鮑魚等)自然資源保護區、膠南齋堂島漁業資源(石鱸科、白姑等魚類)保護區。
近年來,日照組織科技人員聯合攻關,突破了“西施舌”、“金烏賊”等人工育苗技術,引進的短鰭鯧等新品種已試驗成功。在繼續進行中國對蝦、烏賊等傳統品種增殖的基礎上,去年我市又開展了大竹蟶、梭子蟹、牙鲆魚、西施舌等新品種增殖,增殖大竹蟶3000萬粒、梭子蟹400萬只、牙鲆魚20萬尾、西施舌2000萬粒、日本對蝦2700萬尾,移植帶卵烏賊籠5萬個。
據介紹,日照今后將大力推廣名優新品種和新模式養殖,重點加快發展深海網箱養魚、陸地工廠化養魚等設施漁業,培植造礁養參、蝦池養參等新的增長點;優化淺海養殖結構,大力發展淺海藻類養殖或貝藻間養,特別是結合捕撈漁船轉產,鼓勵轉產漁民建設人工漁礁,大力營造“海底森林”,發展海參、鮑魚、西施舌等海珍品增養殖,改善近海生態環境,促進漁業資源盡快恢復;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條件,擴大水產品精深加工規模,挖掘加工增值潛力。按照“扶強、扶大、扶優”的原則,培育扶持一批漁工貿一體的龍頭企業,發展綠色食品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發展培育名牌產品,形成具有日照特色和優勢的知名品牌。
據介紹,日照還將實施漁業資源調查、監測與評價、漁業資源增殖、人工魚礁建設、深水網箱推廣、漁業資源與瀕危生物保護、赤潮災害防治、減船轉產與休漁漁民救助、漁業資源保護管理能力建設、漁業資源養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等九大漁業資源修復項目,使日照市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逐步達到健康水平。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