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剛剛過去的“十五”時期,因受中日、中韓雙邊漁業協定的影響,捕撈空間縮小。根據農業部海洋捕撈“負增長”要求,浙江省水產品總產量在2004年達到493.53萬噸歷史最高水平之后出現回落,預計2005年底達到480萬噸,比2000年時凈增10.5萬噸,年均增長0.44%。漁業產業結構更趨合理,養殖與捕撈產量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養與捕產量之比從2000年的26.05∶73.95調整為35.42∶64.58,各增減了9個多百分點。產值構成比例的變化更為明顯。2001年底時,水產養殖產值就已與捕撈產值平分秋色,之后以每年各增減1個百分點以上的速度變化,預計到2005年底,養殖與捕撈產值比將達到58∶42,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捕撈漁業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格局。
按照“堅決壓縮近海捕撈,穩健拓展遠洋漁業,努力提升水產養殖,主攻水產品加工業,培育發展休閑漁業”的漁業發展方針,浙江省漁業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積極引導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漁業產業整體素質,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其中,漁業投資規模迅速增大。“十五”時期,全省漁業堅持開放搞活,吸引各類資本大量投入到漁業領域,引導和支持了一大批結構調整、轉產轉業項目,數百家水產品加工、流通、水產養殖等重點漁業企業完成了基礎設施改造和提升,有力地促進了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整體素質的提高。
海洋捕撈一直是浙江省舟山等沿海6市30縣市區、45萬漁民、近100萬漁區群眾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2001年6月30日《中韓漁業協定》的生效實施,直接推動了海洋捕撈減船轉產工作在全省的開展。在浙江“主攻養殖、減船減人、減稅減費”等優惠政策激勵下,2001年至今,全省累計拆解淘汰海洋捕撈漁船5079艘,上繳功率指標49.49萬千瓦,引導轉移捕撈勞動力2.28萬人。浙江省海洋捕撈減船轉產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并為進一步推進減船轉產工作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漁業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冷凍加工為依托的多樣化的水產品加工體系,水產加工企業數量占全國第一,水產品原料利用率達到50%以上,比5年前翻了一番;2005年底,水產品出口達到38萬噸、出口值13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40%和170%,連續多年位居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第一位,出口水產品中加工品比例已上升至39%以上;水產品加工與出口企業在學習適應WTO規則、應對反傾銷調查中更加成熟;“漁家樂”休閑基地在沿海漁區和大中城市郊區遍地開花、方興未艾,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節假日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好去處。漁業一、二、三產業產出之比,從“九五”期末的66.88∶25.98∶7.14,調整為40.50∶33.40∶26.10,5年間,漁業第一產業向二、三產轉移了26個百分點,標志著浙江漁業產業結構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向現代漁業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漁民收入也穩步上升,預計2005年全省漁民人均收入將達到7800元,比2000年的5858元增長33%,年均增長5.89%。
加快漁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轉變漁業增長方式。以“積極提升一產、主攻發展二產、大力培育三產”為工作思路,該省加快漁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海洋捕撈業要走“保護近海、控制外海、發展遠洋”新路子,繼續鼓勵和推進國內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大幅度壓減捕撈強度,適度發展遠洋漁業;水產養殖業要走“上規模、減數量、提質量”路子,推廣多茬高效等養殖模式,提高名優產品養殖比例和優質良種覆蓋率;重點建設“黃金海岸休閑漁業帶”、“生態休閑漁業帶”和“都市型休閑漁業帶”等3大休閑漁業產業帶,使之成為全省漁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爭取到2010年,全省漁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每個漁業捕撈和養殖勞動力所創造的漁業產值達到6萬元;養殖與捕撈產量之比調整為38∶62,水產品加工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漁業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為35∶30∶35,漁業總產值在大農業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2005年,在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初級水產品質量管理不斷加強。“十五”時期漁業部門狠抓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管理。在水產養殖生產中逐步推行了“三項記錄”、健康養殖模式和標準化生產,制定了縣級以上各類地方標準近50項,有205個養殖基地、53萬畝面積、193個產品取得了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組織水產質量檢測部門對全省主要水產品的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進行檢測,檢測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漁業行政執法力度加大,成明顯。依法將漁業行政執法內容擴展到漁業生產各領域。漁業伏休管理繼續保持全國先進行列,連續11年保持大局穩定。先后成功查處71艘北太非法生產漁船,依法沒收5艘,使打擊北太非法捕撈專案成為“全國漁政第一案”,得到國家主管部門通報表彰。加強漁場巡航執法,在建設“平安漁場”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近3年每年查處違法案件300~400多起、罰沒款500余萬元,對維護全省漁業生產正常秩序,保護廣大漁民合法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