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日前召開的2006年廣西區水產畜牧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東興市以水產品總產量11.3萬噸,總產值4.94億元,漁業產值占大農業的比重達71.8%的好成績榮獲廣西漁業生產“十強”縣,水產品也已經成為了當地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圍繞增效增收的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今年,該市將繼續做大做強水產業,使水產業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大頭。一是抓好對蝦養殖。在確保面積的同時,狠抓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科技含量,降低養殖風險。加大老舊塘的技改力度,轉變養殖方式,從一年兩造、三造改為根據氣候條件推遲放苗時間保證一造成功,采取增大放苗量,添加增養設備,使用有機肥及微生物制劑處理水質底質的健康養殖模式,適當延長養殖周期,確保對蝦養殖成功率在80%以上;二是抓好海蜇捕撈。在認真抓好安全生產的同時,組織漁民做好春季海蜇汛期生產,并多渠道招商引資,吸引大批外來投資者到東興建海蜇收購加工場,使海蜇加工場不斷增多;三是加快發展羅非魚生產。近幾年來大規格羅非魚價格穩中有升,并且病害少,技術要求不高,很適合養殖。該市今年將充分利用自治區的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這一優勢產品生產,提高淡水漁業產量及產值;四是抓好技術培訓。針對該市養殖業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做好相關技術培訓計劃方案的實施,積極聯系區內外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教授,切實將今年的養殖業技術培訓工作做好,使漁農民真正掌握相關的生產和管理技術,多渠道聯系銷售市場,為養殖業者提供市場信息,暢通養殖產品的銷售渠道。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