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最近,農業部確定了水產品加工發展方向,明確今后水產品生產和加工要以大宗產品、低值產品和廢棄物的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為重點,優化產品結構,推行淡水魚、貝類、中上層魚類、藻類加工產業體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導一批具有活力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增加海、淡水產品的生產和市場投放,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促進水產養殖持續發展。
廣東2002年水產捕撈200萬噸左右,養殖產量430多萬噸,其中每公斤收購價格在10元以下的低值魚蝦類超過400萬噸,四大家魚養殖產量近130萬噸。低值水產品市場價格低于高檔名貴經濟魚類,其實營養價值并不遜色,加工處理得法,能極大促進水產業長久均衡發展。隨著海、淡水產品低值魚、蝦、蟹類增多,水產行家分析,低值水產品的精深開發,前景看好。
海洋捕撈的低值水產品,過去在沿海漁區,當廢棄物處理,或者在船上凍成冰鮮供給海水養殖戶當餌料使用,能加工利用的也主要是一些干魚干貝之類。如此利用,附加值低,例如費勁捕撈起來的成百噸雜魚蝦,制成冰鮮餌料魚出售往往不超過1元/公斤。淡海水養殖的魚類,產量越來越多,價格隨之下滑,如果能在精深加工上開創出一條路,增大市場消化能量,將能保持養殖戶對水產養殖的投資熱情。
小梅魚、小黃魚、須蝦、鮐魚、參魚以及大洋性小型魚蝦類,制成冰鮮一公斤不過塊把錢,經過精深加工后,制成魚條、魚丸、魚排、魚肉大腿等產品,不僅味道鮮美,食用方便,而且價格還可以翻番。如常見的黃鯽,批發價每千克僅3-3.5元,但因魚刺多市民不喜多食,如經油炸后配以調料,再加上精美包裝,可銷往港、澳地區及南洋各國。有一種叫刀鱭的海洋小型魚類,市場上零售價每公斤約6-7元。此魚宜制罐頭,其肉及卵極鮮美,歷來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小型低值蝦、蟹類開發利用價值也很大,以小蝦為原料,經深加工后制成蝦丸,其身價可高出過去幾倍或十幾倍。廣東淡水養殖的鯪魚,加工成豆豉鯪魚,味道鮮美,出口國外很受市場歡迎。現在國家大力推廣養殖的羅非魚原本在我國已經養了差不多10年,但是現在因為可以被加工速凍成魚片包裝出口,特別適合美國消費市場胃口,養殖面積迅猛發展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養殖利潤。
低值水產品開發利用的關鍵在于深加工技術成熟,市場需求把握得當。前者就比如廣東中山食品水出集團的鯪魚罐頭,后者就比如羅非魚出口把握了美國消費市場的需求變化。在目前低值水產品產量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加工水平能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將使豐富的低值水產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將給水產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