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廣東羅非魚出口保持逐年快速增長的勢頭。據廣州海關統計,2002年出口量為1.9萬噸,2005年出口量已快速增至7.3萬噸,價值1.6億美元,比2002年分別增長2.8倍和4倍,占我國羅非魚出口量、值的68.2%和69.6%,繼續高居我國羅非魚出口榜首。
根據農業部出臺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羅非魚被列入廣東出口水產品的優勢品種之一。廣東羅非魚養殖迅猛發展,羅非魚養殖年產量已突破3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40%以上。目前,羅非魚已成為廣東繼對蝦、鰻魚之后又一大宗水產出口產業。
深加工產品出口上升
據介紹,去年廣東羅非魚出口深加工產品比重迅速提升,出口價格出現喜人漲勢。2005年,廣東出口經加工的凍羅非魚片3.6萬噸,大幅增長39.7%,首次超過未經加工的凍羅非魚,占廣東羅非魚出口量的比重達到49.7%;出口價值增幅高達53.1%,占廣東羅非魚出口值的70.3%;此外,制作或保藏的羅非魚出口大幅增長69.2%。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未經加工的凍羅非魚和活羅非魚分別出口3.1萬噸和444噸,分別下降7.4%和34%。廣東去年各種類型羅非魚出口均價都實現上漲,其中占出口數量近半份額的凍羅非魚片出口均價為3053美元/噸,增長9.6%;凍羅非魚和活羅非魚的出口均價上漲均超過13%。
其中,湛江、揭陽和肇慶三大羅非魚產區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長,出口量分別增長20.1%、77.7%和16%。
對歐盟出口實現零突破
據海關分析,去年羅非魚對美國出口繼續保持良好增勢,對歐盟出口恢復性增長。目前,美國仍為廣東羅非魚出口的最大市場,去年對其出口5.5萬噸,價值1.2億美元,占廣東羅非魚出口量、值的76.3%和79.8%。
由于2002年受到歐盟全面禁止進口中國動物源性食品,2003年和2004年廣東羅非魚沒有對歐盟的出口記錄。經我國政府的不斷努力,2005年廣東羅非魚開始陸續對歐盟出口,去年全年對歐盟出口276噸,呈恢復性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預計,隨著廣東羅非養殖及生產加工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對歐盟的出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出口過于集中美國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羅非魚出口能夠迅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企業規模的擴大。前年廣東出口羅非魚的企業有58家,而去年則縮減為50家,其中出口量超過1000噸的企業有16家,占廣東羅非魚出口量的91.4%。去年廣東出口羅非魚超過9000噸的企業有南海佳鴻水產有限公司、高要振業水產有限公司和順德楊氏水產有限公司3家,而前年只有1家。
不過,有業內人士擔心,雖然去年我省羅非魚出口形勢一片大好,量價齊增,但仍存在著市場較為集中的問題。例如美國占我省羅非魚出口76.3%的市場份額,這一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3個百分點,表明去年我省羅非魚出口更加集中于美國市場。羅非魚生產出口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繼續走多元化道路,積極開拓歐洲、中東、日本等美國以外的其它市場,以化解市場集中度過高可能帶來的風險。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