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近幾年來,在長沙、株洲、湘潭等都市,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風:一到周末,許多緊張打拼了一周的都市人會開上私家車,載著家人或三五好友,直奔青山綠水的市郊某個農家樂,先賞魚、垂釣,后食魚、游樂,放松緊張疲憊的身心。因這一生活方式以“魚”為核心和紐帶,人們遂稱之為休閑漁業。
所謂休閑漁業,就是通過優化配置資源,把漁業與休閑、旅游、觀光、度假、娛樂以及漁業知識傳播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新興產業,是第一產業的延伸和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轉移與結合。休閑漁業在發達國家早已形成了一種產業,我國在發達地區及沿海城市發展較快,正在形成漁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我省特別是長株潭地區近年來也發展迅速。省畜牧水產局漁業處處長曾南華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株潭地區開發休閑垂釣水面約18萬畝,大小垂釣、游樂、餐飲休閑基地600余家,休閑漁業直接產值達3.5億元以上。業內人士感嘆:長株潭休閑漁業正方興未艾!
長株潭地區水域資源豐富,河網密布,漁業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民休閑消費超前,十分有利于休閑漁業的發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這一地區的各級政府和漁業主管部門,立足本地優勢,及時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把發展都市休閑漁業確定為調整漁業內部結構的重點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都市休閑漁業規模初具雛形。目前休閑漁業主要有四大類型:
一是生產經營型。其主要特點是:養殖水面承包經營者以養魚為主,把部分成魚池對外開放,接納垂釣者。一般只提供餐飲服務,無其它配套服務項目,無穩定的顧客來源。這種以養殖生產為主,垂釣為輔的生產經營方式是休閑漁業的原始階段。其優勢是投入小見效快,面向大眾,大大提高了養殖池塘的經濟效益。如湘潭縣超美水庫休閑垂釣養殖基地,垂釣魚品價格比直接上市提高一倍以上。瀏陽市永安鎮和華村村民李忠偉承包的8畝魚池全部養殖垂釣,今年畝均純收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取得了比傳統漁業高幾倍的收益。
二是休閑垂釣型。其特點是:具有較好池塘條件,能大密度囤養成魚,成魚主要從其它養殖場調進。基地設有簡單的休息、娛樂場地,提供餐飲、棋牌等娛樂服務,離城區不遠,交通便利,服務對象主要是垂釣愛好者。這種以開展垂釣為主,集游樂、健身、餐飲于一體的休閑漁業,是目前長株潭休閑漁業發展的重點和亮點。如長沙市的省釣魚協會垂釣基地、株洲市天元區太高水庫鄉村俱樂部等。既實現滿足了部分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也獲得較高漁業經濟效益按市場比價高50%以上,也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三是觀光療養型。其主要特點是:投資規模大,一般都在100萬元以上,不少基地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服務設施完備,服務項目多樣,除釣魚外,還提供賓館會務接待、餐飲娛樂、觀光游樂等多項服務。服務對象多為社會商務團體、度假旅游觀光者。它對長株潭地區旅游業的拓展極具潛力。具代表性的場所有:長沙市開福區九龍農家樂休閑中心、山鷹潭度假村垂釣俱樂部、望城百果園山莊、湘潭市農博園。休閑者能真正實現“住在水邊、食有魚鮮、觀景垂釣、觀光游玩”。
四是展示、教育型。主要指一些以展示海、淡水魚類為主,集科普教育、觀賞娛樂于一體的水族博覽館,帶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如長沙海底世界。
火爆的休閑漁業已經成為長株潭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特別是休閑漁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打破了漁業生產的單一性,形成了集魚類養殖、垂釣、餐飲、旅游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經營形式。隨著假日經濟的不斷紅火,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興旺的旅游業,為休閑漁業帶來了發展良機。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